MIC:45%國人曾體驗VR 但消費力有限
工商時報 吳筱雯 2021.04.04
圖/美聯社
分享FacebookTelegram列印
根據資策會MIC發布2020年VR體驗調查,43.7%台灣民眾曾有VR體驗,遊樂場仍是最主要接觸VR的管道,回訪率甚至高達八成,其中四成體驗者曾回訪超過一次,影響回訪因素中,「地點」與「價格」為關鍵考量,高達九成消費者願意付費的單次價格不超過300元,只有2%願意單次付費超過500元,VR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超值娛樂仍有努力空間。
目前主要的VR硬體品牌,如臉書旗下的Oculus、宏達電Vive,以及中國VR品牌如小鳥看看、大鵬等,都可以藉由網購或在實體通路購得,即使家用VR硬體推陳出新、取得也不困難,不過受限於VR使用時必須有足夠的無障礙空間,一般台灣消費者仍以在非家用場合中體驗VR為主,資策會MIC表示,台灣消費者曾體驗的前五大場所依序為遊樂場所(主題樂園/VR遊戲場)、展會活動、教科文場所、購物場所,最後才是私人場合。
雖然遊樂場以VR吸引消費者回訪的問題不大,面對台灣消費者在遊樂場所付費使用VR時,9成受訪者不願意花超過300元的困境,資策會MIC表示,遊樂場所業者若想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與單次付費金額,或可參考國際先例,採取「鎖定IP主題」、「聚焦特定族群」、「複合餐飲經營」等策略,提供差異化服務。
資策會MIC進一步指出,VR仍有部分硬體限制有待克服,但是VR硬體推陳出新迅速,加上台灣VR遊戲產業積極投入開發內容與應用,長遠看好台灣VR遊戲發展,針對遊樂場所業者,面臨高額的場地租金與人力成本問題,則建議可考慮導入單場次可消化多人的遊戲,提升換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