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表示,未來一週內仍要留意規模4以上的餘震發生,但不至於超過規模5。圖為昨晚新竹市建中一路一處廢棄大樓下方的車輛,疑因強震,鷹架及磚塊下塌,導致車輛被壓。(記者洪美秀翻攝)
2020/12/11 07:20
首次上稿 12/10 22:35
更新時間 12/11 07:20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東北部海域昨晚9點19分發生規模6.7的有感地震,是今年以來規模最大,不少民眾在路上發出此起彼落尖叫聲,由於震央地區鄰近東北部,宜蘭地區天搖地晃長達40秒、雙北地區搖晃逾30秒。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大型地震多,包含昨天晚上一共已發生4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但中小型地震數量偏少,未來一週內仍要留意規模4以上的餘震發生,但不至於超過規模5。
宜蘭外海10日晚間9點19分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9點27分發生規模4.8地震,11日凌晨1點31分發生規模4.1地震,凌晨2點15分再發生規模5.6地震。
據氣象局地震報告指出,昨晚9點19分地震深度約76.8公里,包含宜蘭、花蓮、台北、新北、桃園到嘉義地區最大震度都達4級,等於全台有感。氣象局表示,由於北部高樓多,容易感受到上下晃動,但等地震傳至中南部,僅剩水平搖晃,因此南部民眾會覺得是左右搖晃。
今年最大規模震度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從2000年至今規模超過六以上的地震已有23起,其中規模最大的為2004年的規模7.1,今天這起則是今年規模最大。
陳國昌表示,這起地震明顯是隱沒帶所產生,該地區位於板塊隱沒帶跟破碎帶互相交錯的地方,他指出,隱沒帶地震通常餘震不多,但不排除一週內規模超過4的餘震。據氣象局報告顯示,在這起規模6.7地震發生後8分鐘內,在相同地區也有一起規模4.8的有感地震,經氣象局認為餘震。
據統計,每年規模6以上的地震次數平均為2到3個,今年包含今天已經發生過4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已經超過平均數值。
坊間任何預測都不足相信
陳國昌說,坊間很多學者專家在說今年地震偏少,有引發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但是地震至今都無法做預測,所以任何預測都不足以相信。陳國昌也說,地震的能量釋放若偏少,那是地震一種現象,今年偏少,可能明年就偏多,不一定每年都會一樣。
陳國昌說,有專家經常以原子彈能量比喻地震,但在計算上都有錯誤,以目前數據來看,今年大型地震多、中型地震少,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就有4個,較年平均值2到3個多,今年規模5到6已發生25個(包含昨天),往年平均值僅18個,整體來說,所釋放能量並無異常。
北部及東半部要留意土石流
氣象局說,昨晚這起地震為隱沒帶地震,餘震衰減快,未來可能會有餘震,但不會大,未來一週不排除仍有規模4以上的餘震發生,但是要超過規模5以上很困難。
陳國昌表示,深度這麼深的地震,垂直的地震波容易衰減,被岩石、土壤吸收,剩下都是水平、低頻的地震波,民眾所感受到的都是低頻的,破壞性也不會太大。
氣象局也提醒,北台灣已連續降雨多週,現又出現較大規模地震,北部及東半部要留意土石流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