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14 16:55

〈分析〉TMC若破局 台灣DRAM產業走回老路…或更美好?

鉅亨網記者葉小慧 台北
2009 / 10 / 14 星期三 13:50
下周三,10月21日,將是台灣政府接受DRAM業者提出「DRAM產業再造新方案」的最後一天,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 (TMC)是否真能成局,一周前的此時備受市場關注,輿論幾乎一面倒的認定:TMC 玩完了。如此,台灣DRAM產業是回到老路,還是自己活得更美好呢?
昨(13)日,一篇「爭議不斷的 TMC是該檢討了」社論,引發立委在立法院質詢,TMC 可能因美國DRAM廠美光(Micron;MU-US)不滿,導致台灣又列入美國301觀察名單,行政院長吳敦義回應將請經濟部審慎檢討,對此,國外媒體的看法已經傾向 TMC破局。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 TMC重要性已大打折扣,台灣政府因八八水災和高鐵問題,無暇顧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韓國媒體更言,台灣政府要救DRAM產業的努力沒有開花結果,韓國三星 (Samsung;005930-KR)、海力士(Hynix;000660-KR)市場主宰地位更穩固。
此時的DRAM產業情勢,似乎已回到一片美好,據集邦科技DRAM今日早盤報價顯示,DRAM現貨價格持續全面走揚,DDR2 1Gb eTT來到 2.45美元。自從 DDR2 1Gb突破了 2美元關卡,回到近 2年前水準時,DRAM模組大廠威剛(3260-TW) 董事長陳立白指出,DRAM景氣回到正向循環,邁向未來 2年的多頭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幾個時間點和事實正在發生。韓國三星在今年 7月宣布40奈米進入量產,三星半導體社長權五鉉指出,明年DDR3將為市場主流,三星正積極提高40奈米產能;台灣DRAM廠南科(2408-TW)、華亞科(3474-TW)正積極轉進50奈米,為追趕三星,且技術母廠美光40奈米製程技術已成熟,最快明年底就能轉進40奈米。
受惠DRAM景氣大幅好轉,且成功獲得日本政府注資,日本爾必達(Elpida;6665-JP) 上周五宣布,將在今年底導入40奈米量產,保持了和韓國三星半年的差距,對合作台廠力晶 (5346-TW)、瑞晶而言正是佳音,可望隨後跟進,成本競爭力大增。
與爾必達動作休戚相關的台廠,還有一家尚未成局的 TMC。但近期市場傳言指出,TMC 正面臨資金面和技術來源問題,爾必達在獲得日本政府注資後,目前已不缺錢,但日本政府卻給了緊箍咒,要讓爾必達對台灣瑞晶擁有主導權,意即拿下爾必達最缺的產能,但不建議 TMC投資爾必達時取得爾必達股權。
今(14)日爾必達宣布,旗下子公司台灣爾必達已自力晶手中取得 3.5億股的瑞晶股權,爾必達對瑞晶持股比重已增至 64%。日本媒體更指出,爾必達在今年底將瑞晶持股比重提高至 71%,並在台灣設立首座研究開發據點,強化在台灣研發及生產體制。
經濟部提出的DRAM產業再造方案,強調 4項具體條件,包括第一,更有利的條件取得國外IP技術授權,合作開發產品的IP及無償使用權;第二,與國外技術母廠共同研發,沒有技術世代落差;第三,共同研發與訓練人才計畫;第四,改善產業結構的計畫,包括收購或合併或介入相關業者的重整。
但市場並不看好 TMC,在不考慮 TMC的情況下,台灣DRAM業者已經迎接大多頭的到來,南科、華亞科正加速追趕40奈米,華邦電 (2344-TW)成功轉型利基型記憶體廠,力晶、茂德 (5387-TW)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財務困境似乎終將煙消雲散。只要DRAM價格持續走揚,一切美好。
在不考慮 TMC的情況下,台廠和韓廠的自有技術差距,至少仍維持 2年,而DRAM產業預期維持 2年的多頭榮景,但 2年後的台灣DRAM產業呢?讓我們期待,不會需要 TMC。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