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毅 發達公司副總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09-07-18 23:58

BBands1-價格波動率突破系統

本篇將討論包寧傑在其著作「包寧傑帶狀操作法」中對於「價格波動率突破系統」的描述以及我的看法。
這個方法包寧傑認為「或許是包寧傑帶狀的最有效直接運用」。
價格本身沒有循環,也不能被預測,但價格波動率則存在循環。價格波動率存在著「物極必反」的現象,偏低價格波動醞釀著價格波動轉強的契機。
價格波動率突破系統,首先要辨識「擠壓」(The Squeeze)現象,擠壓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當帶寬指標下降到六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就視為產生擠壓現象。目視可見到帶寬變得極窄,而量化的指標就是帶寬指標【=(帶狀上限-帶狀下限)/帶狀中心價位】。
買進與出場
「我們的價格波動率突破系統採用帶寬指標設定前提條件,然後等待突破發生當時建立部位。關於部位的停損或出場,可以採用兩種方法。第一是韋達的拋物線系統,觀念非常簡單而有效。就買進部位來說,起始停損設定在突破排列的稍下方,然後每天向上調整。至於空頭部位,停損設定方法的觀念也相同,但位置剛好相反。拋物線是一套相對保守的系統,如果使用者願意承擔更大風險,嘗試掌握更大的獲利潛能,價格觸及帶狀對邊,可以做為理想的出場訊號後者允許價格出現較大的修正走勢,進行較長期的部位交界,換言之,「價格觸及帶狀下限」可以做為多頭部位的出場訊號:「價格觸及帶狀上限」可以做為空頭部位的出場訊號。」
評:
買進方法:
所謂的「突破發生」到底定義為何?我想包寧傑應該是說%b>1的時候就是突破吧!(%b用來計算股價在帶狀的位置,1=上緣,0=下緣,0.5只在中線)。但我認為這是不夠嚴謹的,因為型態學上的突破,是有經過統計的,也就是說如果突破頭肩底、W底、三角形等的成功機率有多少?是有經過統計研究的,但像帶狀的突破其成功率有多少並沒有相關的研究。
所以,我不認為那個是嚴謹的突破定義,我認為應該同時加上「型態學」的突破,還好帶狀的上緣突破通常與箱型的突破同時發生或相差不遠(因為一個極度壓縮的現象通常就是一個「潛伏底」),所以我認為應該抓型態的「頸線」而不是帶狀的「上緣」。
出場方法:
我不認同包寧傑所提的出場方法,因為SAR只適用在趨勢明顯的標的,而觸及帶狀對邊的方法不符合風險/報酬原則,也就是風險太大。我認為可以利用K線與成交量來設定停損。比如說,突破當天我們的要求是必須出現大量或跳空,如果跌破大量的低點,似乎就應該出場了。如果沒有大量而有K線上的上升窗口,那麼窗口支撐也是一個合理的停損點。如果大量+跳空,那停損就更容易設定了,使用這個方法結合K線與BBands,我覺得是更好的方法。
假突破與進場策略
「關於方法I,成功操作的最大困難在於假動作 (headfake,圖16.1)--這也是前一章的討論主題之一。這個名詞源自於曲棍球,但也出現在其他類似場合。攻擊者帶著球衝向對方球門;過程中,他轉頭假裝要傳球,一旦防守球員認定他要傳球而展現對應動作之後,他又回過頭來射門。盤勢脫離「擠壓」狀況之後,經常也會展現類似的假動作;首先假裝朝某個方向進行突破,然後又擺頭朝另一個方向展開正式攻擊。在典型的狀況下,首先出現擠壓,然後價格朝帶狀的某一端逼近,按著就回頭朝另一方向攻擊。一般來說,這類走勢都會侷限在帶狀範圍內,直到真正走勢出現之後,才會產生突破訊號。可是,如果你採用的參數使得帶狀寬度變得相對較窄,在真正的走勢產生之前,可能會出現幾次穿越帶狀的反覆訊號。
某些股票或股價指數比較容易產生假動作或假突破。對於所操作的對象,觀察過去的擠壓走勢,評估假突破的發生頻率。一旦曾經欺騙,往後就……。
如果你願意接受非機械性操作方式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等待擠壓狀況發生--前提條件--然後觀察價格突破橫向盤整區間。在走勢轉強的第一天進場建立半數部位,正式突破之後加碼,並且利用拋物線系統或觸及對側帶狀邊緣的停損策略,避免萬一判斷錯誤所造成的傷害太大。如果交易對象很少出現假動作,或者帶狀參數的設定不至於造成假動作的問題,就可以很單純的運用 「方法I」。等待擠壓狀況發生,然後只要看到突破就進場。」
評:
觀察以前有無假突破可以看出主力的手法,但似乎有點不太確實,因為前後是否為同一個主力,或主力是否打算用同一種手法都很不確定。我認為沒有必要為這種不確定的事去浪費時間,全部都採取同樣的策略就可以了。
這個策略其實也跟型態學的「突破」相同,當突破的第一天立刻進場買進一半的部位,通常突破隨後會有回測折返的走勢,但也不一定,所以你不能採取等待折返的策略。折返之後,如果出現明顯量縮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只是在進行「洗盤」,當量縮又不破頸線的時候,你在股價轉強的時候開始加碼另一半的部位。
至於什麼叫做轉強?這就需要一些K線上的判斷。比如說,在支撐上橫盤了好幾天,而KD指標產生多頭背離,或者在支撐上有跳空的現象,或者產生類似「旗型」型態的突破等等,這個時候就可以加碼了。至於停損,前一節已說明。
買進的輔助指標
「在這些情況下,成交量技術指標確實可以提供協助。在假動作或假突破發生之前,觀察盤中強度指標(Intraday Intensity)或承接/出貨指標(Accurnulation Distribution),預先判斷可能的突破方向。資金流量指數(MoneyFlow Index)是另一項值得參考的技術指標,可以提高成功機率,鼓舞交易信心。這些都是成交量指標,屬於第IV篇的討論主題。
「建立在擠壓狀況下的價格波動率突破系統,包寧傑帶狀的標準參數設定為:20天移動平均+-2個標準差。因為在擠壓的價格盤整期間,帶狀寬度相對很窄,很容易觸發交易訊號,所以不宜採用太敏感的帶狀參數。可是,對於某些短線玩家來說,或許希望縮短移動平均的期間長度 (例如:15天),或用更窄的帶狀寬度(例如:1.5個標準差)。
評:
相關技術指標的運用請見《BBands的輔助技術》所述,通常我使用KD、MACD、VA/D來輔助判斷,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成交量」,跟型態學一樣的,所有的「突破」都必須有成交量來確認,大量的定義是至少必須大於5日均量的1.5倍以上。如果沒有成交量則最好放棄。自動交易系統通常沒有辦法判斷成交量,因為它必須在盤中就使用預估的方式判斷,那需要一點人工智慧。
擠壓的定義與強度
「此處還有另一項參數設定:擠壓的回顧期間。回顧期間愈長 --預設值是六個月--壓縮程度愈大,爆炸的潛在威力也愈可觀。可是,擠壓的發生頻率也會相對較少。任何東西都一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評:
我當初把這一段誤會為擠壓的時期越久就越有威力,現在仔細一看原來不是這樣。包寧傑的意思是說,在某一段期間出現最小帶寬的計算方式,期間越長就越好,比如說一年的最小帶寬(壓縮)與一個月的最小帶寬,其有效度顯然相差很多,在某一個月的「擠壓」,放長時間可能並不叫做「擠壓」。通常我們採用半年的時間來計算,在半年中出現最小帶寬叫做發生擠壓(SQUEEZE)現象。
但顯然這種擠壓的情形越久其威力也必然是越大的,就像一個長期的廂型或潛伏底一旦突破,其威力就更強。所以我的程式另外加入了一項功能,計算壓縮天數,其算法是發生壓縮日前後40天內最小帶寬不超過50%者計入「壓縮天數」。這樣得出來的結果就是,壓縮天數越大,你看到的情形就是一個越長的廂型或潛伏底。我認為那是一種較強的強度。
範例
在98/3/10我用程式篩選出許多符合BBands1價格波動率突破而後來證實成功的股票,各位可以自行閱讀圖形驗證。幾乎各種看盤軟體都有提供BBands,比如說《兆豐證券》(免費)或鉅亨網(免費)都有。
程式篩選條件:價格波動率壓縮後突破且 1.突破上緣, 2. MFI >=75 3. MACD柱狀斜率向上5天 4.KD黃金交叉 者(過濾成交量<500)
代號 股名 98/3/10收盤 98/4/14收盤 漲跌幅%
6225 天瀚 5.6 12.7 126.79%
2431 聯昌 5.41 11.2 107.02%
3016 嘉晶 16.5 34.15 106.97%
3051 力特 1.04 2.12 103.85%
6022 大眾證 6.87 11.85 72.49%
1443 立益 1.71 2.88 68.42%
2499 東貝 14.4 24.2 68.06%
1312 國喬 5.3 8.88 67.55%
9911 櫻花 8.45 13.75 62.72%
1414 東和 2.3 3.6 56.52%
2316 楠梓電 4.7 7.32 55.74%
2206 三陽 6.85 10.35 51.09%
3043 科風 12.1 18 48.76%
6015 宏遠證 5.58 8.06 44.44%
2430 燦坤 13.3 19 42.86%
1736 喬山 22.5 31.9 41.78%
5902 德記 3.04 4.27 40.46%
2367 燿華 8.55 12 40.35%
1616 億泰 4.36 6.05 38.76%
3058 立德 8.04 11.15 38.68%
6005 群益證 8.42 11.65 38.36%
3050 鈺德 5.47 7.52 37.48%
3231 緯創 29.2 40.1 37.33%
6230 超眾 17.8 24.4 37.08%
3315 宣昶 17 23.3 37.06%
2314 台揚 11.75 15.85 34.89%
3483 力致 36.6 48.85 33.47%
5515 建國 16.25 21.2 30.46%
1416 廣豐 4.17 5.44 30.46%
2350 環電 8.74 11.4 30.43%
2459 敦吉 12.15 15.6 28.40%
1710 東聯 14.45 18.35 26.99%
加權指數 4671 5893 26.16%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