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12 13:24

這些廟落在地下、水中、水上 原來都是神明旨意

何定照
電梯廟、電話亭廟、寵物屋廟、船廟……台灣廟宇樣貌千千萬,你見過幾種?原本長居國外的建築師賴伯威,2010年在萬華發現貼著環河快速道路下河堤、利用兩橋交會空間建造的水濂宮,動念調查全台猶如寄生其他物體而生的廟宇。近月他出版《寄生之廟》(野人),收集108種台灣寄生廟的種類,以及36+1種構成繪圖,讓你盡覽常民廟宇的活力與多元。
不少廟宇看似座落奇怪位置,其實經過神明意旨揀定。書中指出,位於台北木柵的風動石聖公,一開始是因風動、石落而建,1986年道路拓寬,石聖公顯靈使工程單位無法移廟,主事者因此將路面墊高,石聖公也轉入地下,成為書中蒐集到全台唯一一座地下廟。
在類似狀況下保留的廟,還有位於桃園大溪頭寮水中的土地公廟。書中指出,大溪頭寮大池1967年擴建,範圍內有座土地公廟,原本村民打算遷移另建新廟,施工期間機械卻總因不明原因故障,大家只好將原地墊高,在大池中建造水泥圓形人工島,以保留土地公廟。
台中豐原角潭的福德祠建在水道分隔島,成為全台唯一水上廟,也與神明意旨有關。書中指出,相傳日治時期進行水道工程時,一位工程師將一尊隨水漂來的神像拾起供奉,工程得以順利完工,之後便蓋廟安置神明,成為圳寮庄守護神。
更多廟是基於都市空間狹窄,不得不然。台北萬華有座透天厝邊廟,幾乎沒有廟體,只倚靠一樓透天平房外牆而生,占地不到5平方公尺;台北大同區的台疆樂善壇,因建地有限,夾在左右兩棟樓間往上建高,立面極狹窄,形成奇特城市風景。位於台北東門的防火巷廟和和平東路的轉角廟、位於高雄左營大小僅一坪的「樓中廟」,也都因地理空間自成一格。
最酷的是會移動的廟。台北劍潭抽水站旁的天德宮,因建在河堤最下層,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升降裝置,面對大雨洪患最高可升7公尺;基隆和平島(舊稱社寮島)的三府王爺社靈廟,每逢農曆6月11日島上「遊江河」盛會,就會由漁船拉行出海遊江,保護漁民海行平安;士林百齡寺由居民侍奉各尊落難神明,廟體有4個輪子,遇特殊狀況可推著走。
種種廟宇成因各異,生動突顯台灣民間窮則變則通的活力,不過賴伯威認為,由於需要它們的世代逐漸凋零,這些廟恐怕難以永遠立足。它們究竟是醜陋的違建或創意十足的特色建築,又能否繼續下去,恐怕最後有賴神明、官方與民間角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