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10-10 19:48

借鏡荷蘭? 「毒品除罪化」爭議仍大

借鏡荷蘭? 「毒品除罪化」爭議仍大
2016-10-10 聯合報
國內毒品問題嚴重,「毒品除罪化」總是引起正反兩面的討論;學者認為該除罪化,檢警則認為不妥,多年的爭論始終無解。
國立師範大學教授李思賢認為,十年前安非他命列二級毒品,警方強力執法,但統計顯示安毒使用人口並沒減少,如今K他命盛行,高喊「打K」口號,問題一樣不能解決。
他說,荷蘭廿年前推行毒品除罪化,政府扮演監控角色,藥癮者能在合法咖啡店購買大麻、古柯鹼,僅限店內使用,而且採登記制;荷蘭推行至今,愛滋病患下降,染毒犯罪的人數也逐年減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生束連文也表示,國外叫毒品「Drug」是藥的意思,廿年前聯合國曾頒布「Drug policy」要打擊毒品,但今年四月聯合國大會「宣告失敗」,改將醫療、人權等指標納入,這些台灣都不曾檢討。
他認為,社會將「毒和罪」綁在一起,顯然非有效控管方式,現行勒戒、戒治治療沒納入醫療體系專業意見,不見疾病概念,也非正確作法。
高檢署檢察官王捷拓認為除不除罪不是重點,而是法令對毒品人口有無配套;就算是三、四級毒品人口,只要「成癮」就強制戒治,也是一種保護。王捷拓建議可以「除罪不除刑」,即吸毒者須接受行政「保護手段」,採處遇分級,再犯、三犯以不同方式因應。
「不可能!」基層員警聽到「毒品除罪化」幾乎都搖頭,認為台灣民眾「不守法」,貿然實施更危險。一名曾擔任家暴防治官的員警說,他曾親眼見毒癮發作男子持刀向父母討錢,怎麼除罪?資深警官也認為,實務上「從重量刑」仍是社會大眾普遍能接受的處理方式。
一名資深警官說,一旦沾毒,九成以上的人都戒不掉,尤其是海洛因、安非他命等高成癮性毒品;他抓過那麼多毒犯,看見吸毒者下場就是偷竊、搶劫、殺人,重覆吸毒直到死亡。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