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曾8858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04-29 17:47

莫慌莫害怕─土壤液化有解方 買新屋較安心

【文/住展雜誌】美濃地震過後,不少房舍遭土壤液化損害,為解消民眾對住家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區的疑慮,行政院遂在三月中旬將液化潛勢區情資上線,豈知資料公布後反引起更大恐慌!令人措手不及。其實土壤液化早有法規規範,且具多樣改良工法,只要施工確實,屋齡新穎的建物大可高枕無憂……
小年夜南台灣的驚天一震,不僅造成重大災損,也震出了國人的防災意識,開始留意住家附近有無斷層帶、建物結構是否安全。不過在立委上演『手指戳土批液化』的戲碼,並經傳媒大力放送後,建物所在地是否具土壤液化危機,一時成為國人最關心的焦點。
為避免民眾因猜疑而心生惶恐,中央與各地方政府均表示將進行土壤液化潛勢調查,並公開相關資訊使民眾安心。由於經濟部中央地調所在民國九○年代即完成部分縣市調查,因此行政院便於三月中旬,率先公布包含雙北市在內的八個縣市情資,其餘縣市的資訊也將在完成調查後陸續公開。
情資出爐 蛋黃區全中
雖說土壤液化已非新議題,早在十多年前九二一地震時就有過一番討論,一九九九年建築法規修訂也將其納入規範,但情資公布後依然引起一片嘩然。根據地調所公布的圖資顯示台北盆地完整圖資詳見本刊第49頁,雙北鬧區普遍名列中、高潛勢區,其中被多條捷運線環繞、素有房地產『黃金九宮格』美譽的北市蛋黃區,泰半在紅色警戒籠罩下,使國人在居家安全之外,又增添了房地產價值縮水的擔憂。
政府端計畫 協助健檢
官方自然預期到民眾可能因住家位處高潛勢區而心慌意亂,因此內政部在查詢系統上線的記者會當中,便宣布相關應處措施。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表示,中央目前所公布的圖資,為一比二萬五千分之一的粗略資料,精確度有待提升,故將鼓勵並補助地方政府做更精細的調查;同時也會協助地方政府進行區域性的地質改善示範計畫,讓防治效果更為顯著。
至於私有建物方面,內政部也會針對一九九九年以前興建的老舊建物全國估計約七十七萬棟,進行建物耐震評估檢查,初評判定具危險性的建物,可再請專業單位進行詳評,最高可獲總經費百分之四十五、上限三十萬元的補助;若建物最終需補強或重建,則可透過都更程序辦理,內政部也將對拆除重建與維護補強者分別給予補助。
中央整體計畫預計六年完成,共提撥二四○億經費檢視民眾居家安全。不過對於土壤液化潛勢資料是否納入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事項?次長回應,現階段僅八縣市具土壤液化資訊,且內容仍粗糙,故在情資尚未完備前,內政部持保留態度,不過這般說詞,仍被消保團體抨擊未能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
工法可改善 新屋安全
除規劃一系列補助外,官方也製作簡易自主檢查表,列出五指標供民眾簡單判斷住家是否安全,可是老舊建物根本無法憑肉眼判斷房舍採用何種基礎工法,加上建商可能早已消失無蹤,幾乎找不到源頭。
而一般民眾也難有管道了解建物下方的地層狀況,除了房子屋齡與是否具三層含以上地下室兩項屬可簡單判斷的項目,其餘檢核項目遭批根本不夠簡易。不過只要民眾了解土壤液化的致災成因,並予以排除,便可不必再擔驚受怕。
地調所所長江崇榮說明,造成土壤液化的原因有三:一是深度二十公尺內的鬆軟砂土層、二為高地下水位、最後則是強烈震動,必須三者齊備才會發生土壤液化。建物若立於堅硬岩盤、吸水性差的紅土或承載力佳、膠結性強的黏土層之上,即無須擔心發生土壤液化,且即便房屋座落高度潛勢區,現有工法亦可有效將致災因素排除,呼籲民眾別過度緊張。
四種工法 可改善補強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山坡地開發主委林熺麟指出,液化三要素中,強烈震動無法預期,降低地下水位的難度較高且得長期持續進行,因此現今工法以改良鬆軟砂土層為主,目前業界常見的改良方法有四種,包括:一、以夯實樁或擠壓樁壓密;二、採用樁基礎深入非液化地層;三、開挖置換法;四、地基灌漿改良。
四種工法中,第一種夯實法多半用於大面積工業開發案,第三種則因成本考量,較適用於土壤淺薄的地方,而前三種改善方法皆是施做於屋舍興建前,第四種則不論新舊建物都適用,故既成建物大多用灌漿方式予以改良。雖然有工法可克服液化危機,但民眾仍不免擔心若改善成本過高,甚至因此拉高房價,如此一來只能繼續遷就危險生活。
對此德鄰建設總經理葉錦發表示,民眾毋須為此操心,因雙北都會區停車位需求大,新建大樓挖三層以上地下室提供車位已是常態,而車位本身可販售稀釋成本,故不會特別因挖深地基抗液化而抬高房價。
更何況一九九九年後,法規已要求業者將液化潛能評估納入建築設計中,因此屋齡十七年內的建物安全已有充分保障;至於在法規修訂前興建的老舊建物,施以灌漿處理的費用則需視施作規模而定,假如只是一般小基地的獨棟建物,花費通常在五十萬元內。
液化不可怕 偷工才要命
有鑑法規面與工程面均已有對策可應付土壤液化,不論建物是否位於潛勢區,民眾都不需過度操煩;相較於此,業者施工是否確實,遠比建物身處潛勢區與否更加重要。
林熺麟透露,有些建商雖採用抗液化工法,若設計上不夠周全,仍有致災可能。舉例來說,以樁基礎深入地層固然能防範液化,但假使地樁不夠粗壯且長度過長,形成易攔腰折斷的長柱,仍會因強烈震動或地下水壓衝擊而斷裂,進而導致上方建物傾斜。
此外,地下室採用筏基或版基的建物雖能降低液化風險,倘若地下室側牆未同步加強承載力,當發生土壤液化地下水壓增強時,側牆亦可能受損威脅建物結構;葉錦發亦表示,並非挖有地下室的建築就絕對安全,有些早期建物僅於部分地方施作地下室,導致建物重心與勁心不一致,遇到地震或土壤液化時便容易歪斜。
歸根結柢,建築物的安全還是建立在確實的施工之上,否則不管建物是否位在液化區都可能釀災;況且土壤液化造成的危害遠不及人為的偷工減料,以九二一時倒塌的新莊「博士的家」與松山「東興大樓」為例,兩者雖皆位於土壤液化高度潛勢區,但當年倒塌的緣故並非土壤液化,而是歸因於無良建商的豆腐渣工法,因此民眾應具備一個正確觀念,即『地點挑來挑去,也要挑對好屋好建商』。
官方亂了套 掀起恐慌
既然土壤液化並非沒有解決之道,何以這次會引發社會這麼大的恐慌,甚至威脅房市發展?究其原因,在於官方溝通不良,政策目的模糊所致。
首先,在面對立委質疑液化情資衝擊房價時,內政部長陳威仁雖已在第一時間回應『不認為會影響』試圖止血,然而後續竟傳出金管會表示行庫可能基於風險考量,使高度潛勢區貸款條件趨嚴,形同打臉內政部不影響房市的說法,即便後來上至行政院長、下至銀行局長都跳出來澄清影響有限,甚至研議以保險來降低風險,但負面效應已經擴散。
中央版情資 準確度遭疑
其次,中央與地方對情資準確性不同調,重挫政府威信。北市工務局便指出,據市府掌握的資料研判,社子島的高度液化潛勢面積更大,並非如中央版所揭示的多為中、低潛勢區,至於中央版圖資中,一片紅通通的大直、松山與中山區,市府則說範圍應該沒這麼大。
雖然中央一再強調現階段公布的圖資較為粗糙,仍有待地方政府做精確調查,但至少應與地方政府溝通好,以統一口徑回應,而非讓地方政府跳出來質疑中央版情資的準確度,到頭來非但沒有解除百姓疑慮,反而製造出更大恐慌。
更嚴重的是,中央擺爛不統合情資,更讓房市再度面臨不確定因素。如北市府表示將於八月公布更精確的潛勢資料,高雄市也將在一○六年八月完成精細調查後揭露,換言之,屆時兩地房市還會再受資訊公布衝擊一次。且試問當地方政府所公布的資料與中央差很大時,民眾該相信何者?如若未來液化情資需納入不動產定型化契約中,又該以哪個版本為依憑呢?
官方相互矛盾的種種作為,在在顯示政策急就章且缺乏明確目標,也難怪有業者無奈表示,全然不知行政院此舉所謂何事,既未能安撫人心,更沒有穩定房市,嘲諷中央莫非是為了打房?
藉此推都更 成效存疑
在這次事件中,都市更新大概是唯一因此獲正向發展的受益者。據住展調查,地震之後,老屋居民參與都更的意願有所提升,尤其是坐落土壤液化高度潛勢區的老屋住戶,態度更是積極許多,官方也正好藉此機會,大力疾呼防災型都更的重要性,讓坊間在文林苑事件過後,再度掀起都更討論熱潮。
然而都市更新是否真能因此順風順水?恐怕仍有懸念。葉總經理直言,雖說如今社會氛圍對都更較為友善,但就法制面來看,都更條例修法案依舊躺在立院,且公權力在面對強制執行時仍躊躇不前,在這些情況未改善前,建商投入都更的意願恐不會明顯提升。
再說,在土壤液化高風險區推動都更,並非沒有質疑。桃園市工務局長拱祥生日前便投書媒體表示,土壤液化潛勢區因地質條件不佳,理應採取低密度開發,但都更卻是高強度的利用方式,根本反其道而行。因此想藉由土壤液化議題加速都市更新的腳步,只怕不是那麼容易。
房價大震撼? 新屋免驚
當然,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房價是否會因位居土壤液化潛勢區而大打折扣?其實消費者不需過度緊張。綜合各方專家的專業意見,可知比起地震、山崩、土石流,土壤液化可說是地質災害中,危害程度最輕微的一個,只不過因現階段話題熱議,放大了其影響效應,待議題經理性過濾後,對房市的干擾便會塵埃落定。
況且如前所述,一九九九年後所推的新案已受法規保障,安全程度比屋齡久遠的老舊建物高出許多,既然居家安全不受影響,新屋的房價自然不至於大幅下滑;相反地,還可能因此受惠。
住展市調人員發現,部分老屋住戶憂心舊宅安全性不足,近來興起換屋念頭,可望帶起一波換屋潮,進而提升新屋銷售表現,在需求的挹注下,房價有望獲得支撐,因此對新屋市場而言,土壤液化議題產生的邊際效應,可說是利大於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