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peak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3-21 16:08
製造業附加價值 創5年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0)日表示,在企業技術創新及原油、農工原料價格走跌下,去年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概估已升至24%,創下近五年新高,顯示企業獲利改善,將為今年勞工加薪創造有利的條件。
主計總處指出,附加價值率是指附加價值(value added)占生產總額的比重,代表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創造新增價值的能力。經濟部去年在「台灣產業轉型的策略思維」報告中曾宣示要把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由2012年的20%提升至28%。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去年11月國民所得統計五年修正,研發支出由企業的中間消費改列固定投資,歷年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即GDP)同步上修,近幾年皆較原編數高出3,000多億元,2012年附加價值率因此也由經濟部原來認知的20.3%上修至22.5%。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2014年在國際原油及農工原料價格大跌下,企業生產活動中間投入的成本同步降低,加上企業不斷研發創新,我國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一路走高,2013年升至23.4%,2014年更上層樓,升至24.0%。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2014年製造業附加價值率24.0%係初步推計,完整的統計要到今年底才會完成,近年附加價值率持續升高,代表企業獲利逐年改善,這將為今年勞工加薪、民間消費、企業投資及政府稅收創造有利的條件。
台灣近年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與美、日、韓相比如何?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美國、日本由於技術領先,因此製造業附加價值率遠高於台灣,2013年美國34.1%、日本30.1%。
而韓國與我平分秋色,2007~2012年製造業附加價值率22.1%~24.7%,台灣同期間21.9%~25.0%。
主計總處指出,依各業別觀察,2013年以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包括手機)、電子零組件(半導體與面板)這兩個產業附加價值率最高,分別達38.5%、32.3%,機械設備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