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67.jpg)
-
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0 08:50
中油賣油 為何贏不過台塑?
國際油價走軟大半個月,但國內汽柴油卻拖到今天才開始降價,民眾罵翻天。然而,民眾更要罵的是,一樣賣油,國營中油績效為何不如台塑石化;若以去年為例,中油稅前盈餘154億元,台塑石化為785億元,兩者營運績效差距高達631億元。
今年第一季,台塑石化淨利98.2億元,第二季法人預估淨利可高達270億元,合計上半年淨利高達370億元左右;反觀,中油今年上半年虧損466億元,與台塑石化的營運績效差距拉得更大。
內部檢討 在技術面打轉
為何中油經營不如台塑石化?中油內部檢討多半都,例如台塑石化設備新,中油設備老舊,造成中油單位煉製成本比台塑石化每桶高出0.7美元,去年這部分成本增加總金額高達46億元。
其次,台塑石化生產高附加價值的汽柴油,但中油為充分供應國內各種油品的需求,也必須生產低附加價值的燃料油,致使中油產值不如台塑石化,去年每桶約低6美元(折算金額為378億元),今年第一季拉大至7.6美元(折算金額為104億元)。
經營不善 政府有責?
中油更將經營不善的責任歸罪在背負政府政策任務,致國內汽柴油價格偏低,台塑石化將更多的汽柴油轉供外銷賺錢,中油為了彌補台塑石化原有的內銷市場空缺,反而必須減少可以賺錢的外銷量,轉供內銷市場需求,結果台塑石化錢愈賺愈多,中油則愈虧愈多。
中油董事長潘文炎透露一段沒有公開過的秘辛說,民國78年中油曾委託新加坡SPA公司診斷中油經營發現,中油如果自己不煉油,全部改為進口成品油來供應台灣用油需求,中油營運反而可以再多賺60億元。足見當時中油經營績效確實很糟糕。
但中油認為,台塑石化競爭的鞭策下,中油經營已有改善。中油內部自我競爭力評估,國內油價遠低於日本、韓國,如果國內油價調整分別比照日本與韓國,則中油盈餘能力並不會輸給日本Nippon Oil以及韓國SK。
為何不檢討人事結構?
外界質疑中油經績效不如台塑石化,主要是因為中油冗員過多、員工薪水偏高。中油主管卻不做正面直接澄清,只說,根據今年上半年中油營業支出統計分析,人事費用占營業總支出僅2.3%,反觀原油成本占85%(天然氣占92%),所以就算員工統統不領薪水,前陣子國際油價飆漲,國內油價也不可能不反映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