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鍾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11-01 07:27
股友養生:大腸癌元凶 中研院找到了
本帖最後由 萬鍾 於 14-11-01 07:29 編輯
大腸癌元凶 中研院找到了
大腸直腸癌連6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惠鈞研究團隊,日前成功解開好發於大腸癌、直腸癌的蛋白酵素「PTPN3-p38」的分子結構關係,未來可望用於大腸癌的治療參考和標靶藥物開發,減緩大腸癌的惡化速度。
過去認為p38扮關鍵
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孟子青說,大腸癌惡化的過程中,最具殺傷力的致癌基因之一,即為「核苷酸轉化酶」(Ras),過去只知道p38γ扮演關鍵角色,一旦Ras突變導致p38γ去活化,癌細胞將失控惡化;反之,若能阻止p38γ去活化的發生,將有效緩減癌症惡化速度。
拍到PTPN3犯罪證據
不過5年前有學者提出一項假設,Ras突變之後,會先影響蛋白PTPN3,然後才導致p38γ去活化,之後惡化成大腸癌,但兩者關係一直無法證實,直到中研院研究團隊首次利用3種結構生物學的分析技術,「拍」到分子結構犯罪證據,證實PTPN3才是主謀。
孟子青形容,大腸直腸癌就像一個犯罪現場,在Ras突變的癌細胞中,p38γ就像獵物,而PTPN3就像妖魔會去「咬」p38γ,導致p38γ去活化,所以過去認為嫌犯是p38γ,實際上主謀是PTPN3,p38γ只是共犯。
有助設計新標靶藥物
論文第一作者陳愷恩指出,他運用傳統結構生物學的分析利器—「X光結晶繞射法」,結合新技術「小角度X光散射線法」和「化學交聯結合質譜鑑定」技術,才能在動態的蛋白質活動中,瞬間拍到p38γ被抑制的「犯罪證據」。
此項研究成果,日前登上國際期刊「科學訊息傳遞」(Science Signaling)封面文章。王惠鈞表示,將與北醫進一步合作,分析大腸癌病患檢體,盼設計出更有效的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