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oh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09 05:39

財經觀點/迎物聯網時代 手機資安風險升高

2014-07-09 聯合報 記者彭慧明整理
物聯網時代,一支手機就是個人隨身助理,很多用戶懂新技術,但觀念卻沒更新;物聯網時代的資訊安全問題比起個人電腦時代更嚴重,而且多半在法令的灰色地帶,也是公權力保護不到的範圍。
以App來說,Google Play每天有幾萬個App上架,Google不可能一一檢查,多半只能先上架後審查;蘋果的App Store雖有先審再上(架)的機制,但也不可能完全防止犯罪;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現200萬個惡意App,偽裝著等著被下載、侵入用戶的手機帳戶。
或許用戶覺得「大不了手機重灌就好」,但手機就像一台小電腦,隨物聯網時代的來臨,手機取代電腦連接各項穿戴式設備,將成為趨勢,許多後端運用雖然不需要讓用戶知道,卻可能發生致命問題。
例如前美國副總統錢尼裝有心律調整器,國安機構擔心恐怖分子利用心律調整器的內建WiFi,造成心律不整,希望他關閉這項功能。
在物聯網時代,駭客只要在網路源頭投下病毒,就足以讓穿戴式裝置發生問題,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哪裡出了差錯;過去「電腦中毒」,病毒在電腦,抓出來砍掉,沒事;現在「手機中毒」,病毒在雲端某處,但可能影響心律調整器、定時送藥的注射器,造成使用者致命的傷害。
許多使用者為了下載免費的App,輕易送出個人資料,我們必須提醒所有手機用戶,免費軟體通常與匿名的第三方合作,目的在於取得用戶資訊,利用這些個資圖利,不然如何提供免費服務?
我們發現台灣用戶對於「手機安全」的資安概念還很薄弱,有趣的是,在台灣,幾乎每台個人電腦安裝了付費的防毒軟體,但約僅10%的智慧手機安裝防毒軟體,這在物聯網的時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畢竟手機上有用戶更個人的私密資料,駭客入侵手機的傷害將更大。
物聯網時代,用戶除了要注重方便,更要注意資訊安全與隱私權,或許用戶覺得沒有給出什麼資料,但其實只是提供一個電話,已經給了App業者許多權限和資料。最近手機的安全風險已經開始受到注意,用戶在擁抱新科技時,更要注意安全。
(洪偉淦口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