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i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2-24 18:51

石化上游 利差有看頭

石化上游的原料,除了傳統以石腦油或液化石油氣(LPG)當進料的生產方式外,美國或中東是以天然氣當原料居多,中國大陸是全球煤礦主要生產者,所以也投入煤化工領域的研發。若以烯烴裂解的乙烯產品為例,2014年全球乙烯預估產量為1.4億噸,其中以天然氣為原料者占35%,約5,000萬噸;石腦油當原料者占56%,約6,400萬噸;此外,LPG當原料者占8.3%。
除煤化工因其成份組成偏向苯環類之故,不適合生產烯烴產品,傳統以石腦油當原料的生產線又可調整參數,改以LPG當進料,所以,當液化石油氣與石腦油每噸價差超過60美元時,即可做套利的調配。
台塑石化是我國最大的石化烯烴裂解業者,擁有乙烯年產能300萬噸和丙烯247萬噸。自從2010年起,台塑石化陸續完成了四座容量8萬噸的LPG儲槽,可以使其烯烴原料的選擇具有經濟效益。
雖然,台塑石化擁有每日54萬桶的煉油產能,石腦油產量約40萬噸,但仍不足500萬噸,需依賴進口補足,但有了LPG儲槽後,公司可根據現貨行情決定原料選擇。以目前LPG現貨價每噸約870美元,與石腦油每噸935美元,相較之下,已有套利的經濟效益。
以往台塑石化常因LPG價格波動,通常二個月前敲定20萬噸的船貨,若價差達每噸80美元,貨未進港,在海上就拋售,一般套利可達4至5億台幣。
亞洲石化煉解廠以石腦油或LPG進料為主,預期2014年烯烴產品每噸毛利可擴增40%。雖然,相較於北美或中東以天然氣當進料的成本有很大落差,但是,著眼於全球景氣復甦,需求增加,但油價因替代能源及美國伊朗關係解凍,原油供應增加之故,預期今年台塑石化獲利將可再成長三至四成。
石化裂解廠要改善生產效益,早期考量的策略大多考量擴大生產規模以降低生產成本,就如中國大陸目前的策略做強做大,最後只能做慈善事業;除此之外,技術改善、降低生產成本或搶先進入新開發的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等策略。
不過,上述方式,在石化領域,不如選擇便宜的原料來提升獲利。台塑石化雖然無法選擇天然氣或頁岩氣當進料,但是在石腦油與LPG的套利中,亦可提升獲利,因而預期台塑石化在煉油、石化與能源三大部門獲利,都較前一年穩定成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