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hugooh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1-03 16:14
「沖」回大戶 等待…量滾價
【聯合晚報╱記者林超熙/台北報導】
2014.01.03 03:03 pm
金管會第三支現股當沖的利多之箭,即將在下周一(6日)正式射出,啟動前主管機關不斷釋放正面訊息,指出大盤成交動能可望因此增加1成,並預估今年平均日均量上看1150億元,能否吸引已逃脫股市的市場大戶重新歸隊,並點燃台股元月資金與紅包行情,備受外界高度關注。
股市流傳一句名言,「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有量才有價。其意思是指,有熱絡的成交量,指數與股票才有挑戰高點、高價的動能,沒有熱絡成交量,則難期有大行情,無疑是緣木求魚。
台北東區一位魏姓老業內指出,金管會下周一啟動的現股當沖第三箭,讓即便沒有開信用交易戶的投資人,在買到股票後,不管是股價衝上去,想當場獲利出場,抑或股價跌下來,怕明天可能再跌,想立即設立停損出場,全部都可選擇在當天當軋賣出,有利於投資人更完善的避險管道。但是,證券商也很怕沒有玩過當沖的投資人,會以為自己在買進後,都可在收盤前順利沖掉,於是買進的數量增多,沒有風險控的意識,結果因後場股價大跌,心裡又不想認賠出場沖掉,可是,第3天又得面臨交割金額不足困境,衍生日後違約交割案例的增加。
此外,金管會也將在開放現股當沖實行3個月後馬上進行檢討。業內期待,若效果不錯,主管機關可把標的由200檔擴大至年度財報有連續2年有盈餘的個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