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2-10 08:41

積極準備應對WTO後續多邊談判

世界貿易組織(WTO)第9屆部長會議上週六在印尼峇里島圓滿閉幕,會中通過「峇里套案(Bali Package)」。該套案是WTO自1995年成立以來第一個全球性貿易協定,也將為已經宕延長達12年的杜哈回合(Doha)談判注入新動力。此一發展對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具備的意義,以及後續談判的趨勢,值得我們予以關注。
今年中剛上任的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edo)曾提出警告:「全球貿易協議談判面臨崩潰的危險」。這次部長級會議假若無法針對進一步全球貿易自由化做出決定,則無異宣布杜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破裂,不僅將損害WTO的聲譽,甚至將使WTO的可信度蕩然無存。
2001年11月發起的杜哈回合談判,最初計畫在2004年底達成協定,並確定農業、非農產品市場准入,及服務、知識產權、規則、爭端解決、貿易與環境以及貿易和發展問題等談判領域,實為迄今為止目標最宏偉、參與成員最多的多邊回合談判。但是,談判一拖再拖,至今都看不到任何進展,WTO會員僅針對貿易便捷化等少數議題持續進行協商。
造成談判僵局的主要癥結,在於已開發國家(歐盟與美國)不願大幅調降農產品關稅與降低國內補貼的承諾金額,而開發中國家(巴西、中國大陸、印度)則不願大幅開放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與服務業市場。特別是隨著中國大陸、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崛起,開發中及低度開發會員為強化談判力量,也開始進行結盟,並在若干關鍵議題,與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主要會員形成抗衡局面,使得談判過程愈趨複雜與艱鉅。
另外,區域貿易協定興起,以及區域全面性經濟夥伴協議(RCE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和美歐TTIP等發展,更加劇「重區域主義、輕多邊主義」的傾向,使WTO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也造成杜哈回合談判更加困難。
從打破僵局的角度看,「峇里套案」只能算是杜哈回合談判的「早期收穫」成果。尤其所通過的「貿易便捷化協定」,同意設立「貿易便捷化籌備委員會」,負責法律檢視(legal review)、受理會員貿易便捷化措施之通知,以及草擬納入WTO協定之修正議定書,確保於2015年7月31日前生效等,實際上乃是總結過去協商的成果,並藉由貿易便捷化效益(根據OECD預估協定生效後,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之貿易成本約可分別減少10%及15%),增加成員對全球貿易協議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開發中國家所關切的農業議題,「套案」表現了妥協的態度。其中印度在今年9月通過《糧食安全法案》,規定每年撥出200億美元用以公共儲糧,計畫覆蓋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而糧食價格不斷上升,也使印度超出WTO規定的補貼上限,因而在談判中堅持強硬立場,與美國針鋒相對;有鑑於此,協定允許開發中國家採取以糧食安全為目的之「公共儲糧政策」,相關補貼措施如超過其境內總支持承諾,可免受其他會員之控訴等,明顯正是為維繫多邊談判所作的妥協。
同時,由於WTO成員中有四分之三為開發中及低度開發國家,「套案」同意為低度開發國家進一步開放棉花貿易市場、協助其提高棉花產量、建立特殊與差別待遇的監督機制,同時允許低度開發國家服務優先進入工業國家市場等。這項網開一面的權宜措施,目的在使開發中成員獲益,以降低後續談判阻力。
當然,「峇里套案」只是一個開始,雖然得以讓杜哈回合免於破裂,但是後續的進展特別值得關注。尤其未來一年內,WTO貿易談判委員會將以套案為基礎,就杜哈發展議程遺留議題擬定清晰的工作計畫,首要關注農業和低度開發國家的發展問題,台灣自然應注意可能的發展動向。根據WTO秘書長阿茲維多在年初競選期間所提出的構想,他主張應從工業品、農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領域著手,打破杜哈回合的談判僵局,同時也強調將進行WTO組織改革,以提高決策效率。凡此都顯示未來杜哈回合重新啟動談判的可能性極大,台灣尤應積極準備才是。
對於台灣而言,雖然當前以對外洽簽FTA及參與TPP為主要重點,但是面對未來杜哈回合有關資訊科技協定(ITA)擴大談判、國際服務業協定談判,以及談判重啟後之工業品、農產品和服務市場開放壓力,我國都必須結合洽簽FTA及參與TPP的調整計畫,進行全盤的自由化進程與談判規劃。唯有作好周密準備,才能穩妥因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