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2-09 12:40
人才培育白皮書 抓錯藥方
日前教育部公布《轉型與突破、培育多元優質人才、共創幸福繁榮社會》人才培育白皮書,希望透過五項策略(重導正向價值、重整有效制度、重置合理資源、重建夥伴關係及重塑紮實學力)達成培養優秀敬業教師力、縮短學用落差、強化學生國際競爭力與倍增學生未來生產力等四大目標。在洋洋灑灑130多頁,更提出16個因應策略、39項行動方案,希望我國人才在未來10年(103~112年)具備「全球移動力」、「就業力」、「創新力」、「跨域力」、「資訊力」、「公民力」等關鍵能力,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這份由各界許多菁英完成的報告,是國人期待已久的教育藥方,但整體而言,國人的期待似有所落空,謹舉例如下:
首先,整篇報告幾乎完全忽略3年前全國第8次教育會議中的重要決議,以及建國百年時所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其中宣示:透過36個行動方案,穩健邁向未來黃金十年(100~109)的「精緻、創新、公義、永續」教育發展藍圖。這份仍掛在教育部官網上的正式文件,在短短不到兩年中,竟因教育部長更替而出現「人去政息」情況。在我國教育經費普遍短絀的今日,耗費如此大量人力物力又政策前後不連續的報告書,究竟目的何在?如何讓民眾放心教育經費真的花在刀口上?
其次,既名為「轉型與突破」,就當聚焦當前重大問題,提出轉型與突破策略,透過系統思考,逐一深入台灣人才培育核心問題,提出「有感」的突破策略。
這些有感問題包括:少子化與高齡化中未來台灣的人才分布與供需之間有哪些問題;實施12年國教後,台灣的人才會不會出現當年「廣設高中、大學」後的種種問題;中學生普遍缺乏邏輯與論述能力,是否與升學考試制度有關,如學測、指考與統測中充斥選擇題類型,如何改進;網路世代中學生閱讀習慣與能力的養成,有何突破口;台灣產業的轉型與外移,造成就業市場與薪資萎縮,雖然大學與產業的落差非一朝一夕,但大學中過度強調SSCI論文指標,更加深高教人力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始作俑者的教育部如何調整;還有,中小學校長面對當前遴選制度,導致校長有責無權、無法久任其職與發揮效能等問題應如何解決。尤其目前各大學師培體系,因教師行業人力需求大幅萎縮,各地盛行一年一聘代課教師與鐘點教師,不但嚴重挫傷年輕教育工作者士氣,造成教師行業聲望大幅下跌,也影響基層學校的教師來源的穩定與學生受教權。上述這些在民間耳熟能詳的急迫問題,卻在白皮書中輕描淡寫或付諸闕如,理由何在?
綜觀整份報告書內容,在在可以看出教育主管單位囿於機關主管更替,與官僚體系有分工但缺乏統整的限制,再一次出現了抓錯藥方的政策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