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上的波妞 發達公司顧問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5-10 18:19
復徵證所稅 五謬之失
2012-05-10 01:14 工商時報 【張國仁/新聞分析】
馬英九的第二任總統之路,還沒就職,就急著把24年來最為棘手的證所稅復徵案推上台,政策一出,紛擾不斷,反對黨還沒反對,從行政部門到國民黨黨籍立委,幾乎各有立場,可見該案的成熟度不足。照理說,一個全民支持的「公平正義」,不應該有如此多的雜音,何以致之?當下復徵證所稅,至少犯了五個謬誤。
第一、謬在於人
假設馬總統是證所稅案的導演兼製片,一部24年來重拍改寫的戲碼,除了主角紅花外,一定要有很多綠葉配角來支撐,財政部,毫無疑問,是這部戲的主角,配角呢?健全財政小組是第一個配角,16個成員中,哪一位有幫劉部長跨刀?一個多月來沒看到一位。行政院呢?劉部長同屬財金部會的同僚們,都到哪裡去了?金管會和央行,看來對「部版」證所稅也未必認同。立法院呢?最佳男配角王金平院長可能連已經寬鬆許多的「院版」證所稅,都有疑慮,遑論黨籍立委了。其他如證券從業人員、企業界,都應該找一些配角配合演出的,結果是ㄧ個都沒有。這部戲要上演,如果靠劉部長一個主角從頭演到尾,票房肯定不叫座,影評保證很差。
第二、謬在於時
一件好事,推出的時機不對,好事也變壞事。當前全球景氣如何,國內經濟如何,不需要成篇累牘來形容。簡單的說,就是ㄧ個「差」字。當下復徵證所稅,就是要讓一個「差」字,變成兩個字、三個字,就是「很差」、「有夠差」。劉部長說的沒錯,台股下跌、成交急凍,不能全怪證所稅,是有很多國際及其他國內因素使然。但我們要問的是,既然有這麼多的不利因素,為何財政部要堅持在當下復徵?難道不能等到有利因素多一些的時機,再來上演這場「公平正義」的大戲?
第三、謬在做法
企業的決策或經營方針的調整,即使是董事長的意思,也要先在內部形成共識,再來推動,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國家的大政方針,更應如此。如今府院都強調先丟法案,再做內容調整,結果呢?一個執政黨,卻有4、5個編劇,再加上三個反對黨各提劇本,甭提這個戲,有夠亂的。
第四、邏輯不對
推行一項新政,邏輯上應該先討論「該不該做」,再討論「該不該現在做」,接下來才是「該怎麼做」。綜觀證所稅案一個多月來,跳過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廣泛討論,直接進入第三層,難怪有這麼多人回過頭來,檢視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正當性。
第五、多重目的不對
復徵證所稅的目的,依劉部長的說法,為以下四個目標,公平正義、確保稅收、控制稽徵成本、股市流動性。如此多重目標的政策,做到最後,每一個目標都要七折八扣除以二。整個證所稅案到現在,其實,政府為了租稅公平正義,是可以犧牲每個月30億的稅收,是可以罔顧市場流動性,至於稽徵成本,從未見財政部提出明年要編多少稽徵預算,來查證所稅,似乎部裡也並非很在乎花多少稽徵成本。
學過初等微積分的都知道,一個限制式太多的積分,最後得到的面積等於「零」。在證所稅一案中可以證明,後面三個目標全部失分,即使馬政府賴以自豪的「公平正義」,又得到幾分呢?問一下健全財政小組裡面最能代表公平正義的人吧,答案大概也是「不及格」。
宋神宗如何?北宋一代明君。王安石如何?他可是被歐陽修評為「吏部文章兩百年、後來誰與子爭先」的北宋明相。明君配明相,理論上應該可以締造國富民強的大宋皇朝,結果呢?熙寧變法不成、元祐黨爭未已,大宋50年就垮了。這兩個明君配明相的搭擋,犯的就是以上五個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