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風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2-13 16:58
理 財 周 刊 1213
作帳行情啟動 電金領漲
台股在五都選後大盤指數看回不回,由電子與金融雙主流、各傳產為輔相互輪動滾量直攻8800點新高位置,其中,集團與法人年底作帳行情的企圖轉趨明顯,金融股則在3大法人作帳需求,交相換股而持續墊高股價,預期至年底3周會是電金領漲,指數再創波段新高的走勢。法人表示,事實上,欲挑選集團股作帳行情有幾個訣竅,其一是,投資人可以仔細研究集團成分股中,若股價低於母公司持有的平均成本,或在產業類股中本益比偏低者,較容易成為集團發動攻擊的標的。 其二是,迎合產業題材者也有機會成為集團點火標的,例如近日歐洲雪災,棉花價格持續攀高,新光集團旗下生產聚酯棉的新纖(1409)與下游的新紡(1419),股價都有出乎預期的表現。 其三是,法人認養的集團個股,也容易在年底作帳行情時成為資金進駐的標的,不僅集團會做多,法人也有作帳需求,尤以電子集團股為多。據了解,選前法人還比較容易操作,買政績股護指數就可以,但選後一方面要持續維護政績股,另一方面又要逼出績效來,為此,3大法人包括外資、投信與自營商近二周來的買賣超個股,大都集中在集團股外,就是金融股了。當然換股操作滾量墊高股價的前提是產業前景不錯,個股基本面具有期待性或轉機性,金融股是馬政府執政2年多來最重要的政績,除國銀紛前往大陸設立分行,承作人民幣業務也會提前落實,挹注主要相關金控股外,最重要的應該是陸銀攜大筆資金參股台灣中小銀行的舉措。當然台灣微小市場規模並非陸銀主要目的,最重要還是政策配合演出以及台灣的銀行業歷經卡債風暴的經驗值,甚至市場傳具有官股色彩的第一金(2892)或彰銀(2801)都是配對的好標的,尤其彰銀在扁政府時代原本欲許配給台新金(2887),後因案而胎死腹中,引進陸資是一石兩鳥的好計策,預期金融股至明(2011)年欲小不易。 大盤指數也在上述集團股與法人作帳績效兩相激盪下,電金雙主流帶領上攻站上8700點,已經持續創近2年新高,若以今年以來指數與季線、乖離率幅度相關位置觀察,此次從8200點季線反彈以來,目前乖離率幅度達4.7%,與今年最大幅度6.88%比較,尚有300點空間,也就是說大盤指數短線有上看9000點機會。
貨幣投資 須重視流通性
相較於外國投資人將部分資產投入貨幣市場,台灣投資人則過度偏重於股票市場,因此,外匯市場專家建議初入門的投資人,應選擇流動性高的貨幣,設定好手中資金是要做短期還是長期投資,操作策略便會不同。若是長線投資人,則須注意投資貨幣的走勢,長線投資需以技術線型來觀察貨幣走勢,可參考外匯技術分析工具「一目均衡表」,輔助投資人抓住貨幣走向。投資人以為貨幣與債券市場走勢相左,其實不然,以美元指數與2年期債券期貨走勢分析,兩者走勢具關聯性,如同外界認為股票與債券為蹺蹺板關係,走勢相反,但2008年金融風暴下,股、債市同步重挫,證實兩市場為正相關,只是通常是股市走在前,後續部分資金再轉往債市,投資人應跳脫「股市漲、債市跌」、「債市漲、匯市跌」的思維,才能在各投資市場中獲利。 外匯投資需注意該貨幣國的利率,若是投資外匯市場,則利率與短期匯率走向為負相關,如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升息1碼,當日即造成美元匯價急漲1.6%,主要是因為避險資金減少持有人民幣,轉向加碼美元。 但若是賺取利差的外匯定存戶,屬於中長期投資,貨幣國升息的動作反而拉大利差獲利空間。除了需留心利率走勢外,也必須了解總體經濟數據如進出口金額,因為進出口金額直接影響貨幣需求,而貨幣供需即是未來走勢的主要影響要素。投資人可以他國貨幣做交易貨幣,主要是因為新台幣流動性以及資訊透明度不及他國,央行對新台幣主導力量太強,台灣企業多為出口導向,再加上台灣經濟體小,所以央行穩定貨幣及新台幣匯率,讓台灣經濟能持續正向發展,值得鼓勵,而且央行雖干預,但仍在接受範圍內,新台幣仍往升值方向前進。 對於人民幣是否值得投資,由於人民幣在中國政府強力管制下,每日波動幅度太小,所以不適合當沖交易,但認為人民幣確實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貨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