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6:56

日媒指出,有三大危險陷阱,讓退休後錢財不夠用。(示意圖,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對於20到40歲的人來說,退休似乎是一件遙遠的事,但總有一天會來。日媒指出,日本上班族退休後,有3大危險陷阱會導致「錢不夠用」的情況發生,包括認為買了房子就會留下資產、對房貸樂觀看待,以及退休後進行押注性投資,還有未先立繼承遺囑。
專家指出,當你退休時,收入就會減少,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生你年輕時從未想像過的變化,例如由於健康狀況不佳而無法工作,以及經濟狀況也可能與「當前預測」完全不同,可以說在退休後,會有各種各樣的「金錢陷阱」等著我們。
據報導,日本最常見的3個「金錢陷阱」,將會導致退休後進入沒錢模式。陷阱一,房貸樂觀偏誤,認為「買了房子就會留下資產」。
一位43歲男性買房後,房屋貸款年限高達35年,他自認月付能負擔。但買房後有許多衍生成本,包括管委費、修繕基金、地價稅等,實際的年支出高達約185萬日圓(約新台幣近38萬元)。
這名男性在近50歲遭裁員,被迫尋找新的工作,但年收入卻大幅下降,當時支付孩子學費而陷入經濟困境,但退休後就無能負擔。由於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他很難繼續全職工作,微薄的退休金很快就用完了。
但維修房屋金額有所增加,房貸的還款期仍長,在借款人78歲時才結束,這這位男性決定賣掉這套公寓,最終賣屋「打平出場」,沒有留下資產,只剩「早知道就先存老本、租屋也好」的悔意。
根據日本住房金融局統計,近年來日本抵押貸款違約率一直在3%左右。專家指出,買房成本不只月供,還有長年維護費、利率與收入風險都要一起算,這名男性當初應繼續租房,為退休儲蓄,而不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陷阱二是,一位男性將退休金與繼承款全數投入「高利率、看漲」的新興國外幣存款,結果匯率一路走弱,最後認賠出場,其資產幾乎少一半。專家指出,高齡啟動投資的王道是「長期、分散、定期定額」,而不是「短期、集中、一筆買」。
陷阱三:相續認知落差,「有租金不愁」可能一場空。一名40多歲女性再婚後與先生同住,但配偶在70歲驟逝,名下除自宅外還有一間公寓。這位女性本以為,可靠租金度日,但先生前妻所生3名子女聲稱具有繼承權。
倘若該女性能以現金支付前妻孩子的繼承權,那她就能繼承這套公寓,但卻因現金不足,只能被迫賣屋分割,由於房產不在市區,導致賣價有限,分完遺產後金錢所剩不多,退休資金陷入不安。
專家指出,遺囑與生前規劃可大幅降低爭議與被迫變賣的風險。即使存在遺書,明確遺囑仍能提高配偶可取得部分。
日媒指出,這三起案件的共同點是缺乏「知識」和「準備」。假如上班族在退休前,先考慮到疾病或工作變動等風險,並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房屋,那麼抵押貸款不會對您的家庭財務造成壓力。
在投資規劃上,也遵循「長期、多元化和儲蓄」的基本原則,並專注於低風險投資,那麼就不會遭受任何重大損失。最後,若遇到先生遽逝,如果提前立下遺囑,說明會把所有財產留給太太,就可獲得更多的資產。至於前妻的孩子們雖有合法保留的繼承權,但只能獲得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