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 發達集團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0 16:10

站對Q3行情風口 AI概念股 誰領漲?

2025-07-10 
先探投資週刊

【文/方亞申】

輝達、微軟頻創歷史高價,聯準會九月後有望轉降息,川普關稅、匯損利空卻抑制台股,在這個充滿轉折與機會時期,台股投資人該如何布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六日表示,如果台灣、歐盟等美國貿易夥伴沒有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稅率將回到川普四月初宣布的水準,並在八月一日開徵。而七月七日川普寄出關稅通知單,如果沒有與美國達成協議,那麼關稅稅率將回到四月二日的高水平,並設定了七月九日為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

不過川普政府隨後又說延後關稅生效至八月一日,談判時限再增加三周;一般解釋白宮最新舉措為談判提供轉圜餘地,也強化川普在推進關稅政策上的主導力。

AI伺服器及台積電供應鏈為主軸

歐盟表示談判已有進展,歐洲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日前與川普通話,進行了「良好互動」。德國總理梅爾茨也與范德賴恩及法國、義大利領袖通話磋商,美方釋出更多協議談判空間,使各方得以加緊斡旋。台灣並未被列在第一波公布名單,與歐盟類似,但台灣學者提出多項不同意見,根據對美國貿易順差與出口集中度,面臨二五至三二%高關稅風險機率大增。例如二○二五年第一季,台灣對美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達二五.五%,創歷史新高。若未能確保與日韓相同稅率,進而迫使企業遷廠赴美以降低成本,對台灣產業鏈完整性與勞動市場造成結構性衝擊。尤其在川普政府對外貿易政策上,傳統盟友地位並不構成保護傘,經濟數字才是首要依據別做過多期待。

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美貿易談判出現僵局關鍵,他研判出於其一:台灣政府對美豬、美牛產品非關稅性壁壘管制仍未鬆動;其二,台方不願降低對美進口汽車關稅。

施俊吉認為,台灣在面對美國「最大壓力談判」策略時,須在內部政治壓力與對外經貿利益間取得平衡。倘若協議未果、關稅生效,代價恐由廣大出口業者與就業市場承擔,如此被課徵重稅可能不只限汽車與食品領域,其他出口導向產業如電子、機械、紡織恐受波及。至於工業產品,最敏感屬汽車和保健食品,其中汽車關稅十七.五%,保健食品為三○%。

美國關稅問題要放在觀察重點,惟短線須注意就是六月營收及第二季財報,由於第二季台幣升值超過十二%,可能政策預期先升值十二%,抵消部分原本美國要課徵三二.五%關稅,如此一來,也減少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但也因為快速升值,已有中小型廠不堪匯損負荷,五、六月閃現虧損,不僅第二季獲利承壓,也醞釀全年獲利下修潮。不過逆境中還是有成長股,很明顯集中在AI伺服器及台積電供應鏈相關公司!預計下半年焦點就是如此。尤其當聯準會九月若降息,資金行情將能將這兩個族群進一步向上推升!

美股近日強勢上漲,標普與那斯達克更在美國獨立紀念日前一天收盤時,指數再創新高。七日四大指數雖拉回,但仍在月線之上,而在AI熱潮帶動下,據LSEG Lipper數據指出,至七月二日為止當周,美股基金吸金規模創八個月最大單周紀錄,投資人買進價值三一六億美元的美股基金,締造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以來最大的單周紀錄。

散熱、交換器及CCL熱度高

這次美股能夠創今年新高的有輝達、博通、微軟、波音、台積電ADR、美光、花旗、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等等。主要集中在AI半導體晶片、銀行、飛機等。

AI相關需求能見度較高已成共識,受到美國雲端服務業者(CSP)資本支出維持強勁,且AI模型百花齊放、加速推陳出新,各家對相關基礎建設和硬體,包括GPU、客製化晶片、伺服器等的需求持續成長,AI伺服器下半年拉貨仍相當積極。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60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