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晟
2025年5月24日 週六 下午7:07
在中美
科技角力愈演愈烈之際,
中國加速
半導體自主化,
華為也傳出打造7奈米晶片廠。另一方面,
NVIDIA執行長
黃仁勳則在台灣輕鬆面對全球媒體,直言出口管制讓中國
AI更快進步,並強調人形
機器人與AI基礎設施將掀起下一波產業巨浪。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學習會議時,強調要集中力量攻克高端晶片技術後,近日華為也傳出在深圳建7奈米晶片廠,作為其半導體設施的一部分,用來擺脫中國對外國技術的倚賴。這顯示,中國不只無意在和美國的半導體之戰中讓步,而且還會加碼付出更多資源,以徹底解決目前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
在這個逆風時刻下,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今日出席全球媒體記者會時,仍顯得一派輕鬆,不只出場時親切用中文向大家問候,更戲稱「在台灣設海外總部,需要更多椅子,希望各家媒體以此作為標題。」
AI基礎建設無所不在,台灣會持續成長
當被問及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去全球化趨勢時,黃仁勳表示,台灣將持續成長,因為目前正處在AI工廠建設時代,如同網路基礎設施遍佈全球,未來AI基礎建設也在無所不在。因此,全球正在建設數兆美元等級的AI基礎設施,台灣也是工地林立,「顯示台灣會持續成長。」
即便全球開始強調供應鏈彈性與分散,但黃仁勳認為,無法、也沒必要把所有製造能力移回本土。但為了國安,有些製造能力還是需要本土化,同時各地也應建構備援、彈性生產能力。他強調,這樣的重新平衡時機很好,因為全球正在建立全新AI基礎設施。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