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不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快樂   發佈於 2025-04-20 08:08

重大突破!台韓研究發現「抽血」就能揪出阿茲海默症 有助早期診斷、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韓國漢陽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只需透過簡單的驗血,就能有效篩揪出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相當常見的失智症,會影響記憶力、思維能力等,需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免患者的生活品質受到更大的影響。而在阿茲海默症的診斷上,現在也迎來了重大突破,台北榮民總醫院、韓國漢陽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只需透過簡單的驗血,就能有效篩檢出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

約每12名長者就有1人失智 以「阿茲海默」最常見
隨著年齡增長,阿茲海默症的罹病風險也會增加。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表示,目前推估國內失智症盛行率為8%,也就是說每12名長者中可能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且罹病患者中高達60-70%為阿茲海默症。

除了年齡之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以及缺乏運動、社交互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罹病風險,全球約有數百萬人受到阿茲海默症影響。

目前,已經知道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因與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Aβ)異常累積有關。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多款針對類澱粉蛋白的抗體藥物,透過靜脈注射清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斑塊,就能延緩疾病進程。

過去診斷侵入性、昂貴 研究發現「抽血」也能診斷
所以,若能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對於治療、病程延緩以及患者生活品質的維持將有許多幫助。不過,傅中玲副主任提到,過去阿茲海默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腦脊髓液檢測或PET掃描,這些方法不僅侵入性高,費用也相當昂貴,限制了普及性。

但台北榮民總醫院、韓國漢陽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血液中的磷酸化tau蛋白(p-tau)與大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具有高度相關性,尤其血漿p-tau217在預測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上,更勝於以往使用的p-tau181。

研究團隊透過血漿p-tau模型成功將受試者分為低、中、高風險三組,其中高風險組的陽性預測值高達93%,也就是說這項檢測能有效辨識出真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患者,透過抽血就能找出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傅中玲副主任表示,這不僅能降低患者進行侵入性高的正子斷層掃描(PET)檢查之需求、省下昂貴的正子斷層掃描費用,也能幫助民眾及早發現問題、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權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台北榮總表示,未來團隊也將持續投入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動精準醫療技術的發展,並積極將這項研究成果應用於臨床,為台灣及全球失智症防治貢獻心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