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05:30
每年農曆年前,許多銀行都會配合中央銀行提供新鈔兌換的服務,現金使用現在雖似有逐年減少的現象,但部分提款機及銀行還是可以見到人潮。(資料照)
◎歐陽書劍
每年農曆年前,許多銀行都會配合中央銀行提供新鈔兌換的服務,現金使用現在雖似有逐年減少的現象,但部分提款機及銀行還是可以見到人潮;而近日討論度更高的是不少球迷期待更換伍佰圓紙鈔圖案為世界十二強冠軍棒球隊,賴清德總統也認同要讓這件事情付諸實行。有人愛新鈔的完整性,有人愛真正的價值,中央銀行顯然兩者都要維護。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每年農曆年假期期間,大概都是鈔券發行量最多的時候。在二○二三年一月十九日,也是長假開始的前一天,新台幣鈔券發行量約為三.五六兆元,年後鈔券回籠,一直到十月中之前,大多數時間維持在三.二○兆元以下,高低差距近四千億元,即使都用千元大鈔計算,年後至少也少了近四億張。
鈔券發行數量有隨交易規模而增加的趨勢,但其數量的循環方式,則每年相差不多。二○二四年的春節較晚,是在二月十日,節前現金需求就開始增加,不管是為了個人包紅包或是企業發獎金等需求,鈔券發行量從一月初不到新台幣三.三○兆元,至月底就已接近三.六○兆元,且在二月七日農曆年長假前達到最高點三.七四兆元,然後節後又開始下降。
雖然無現金化的社會喊得很響,數位貨幣來勢洶洶,但是不少國家發行的鈔券與硬幣並未減少。美國二○一九年底流通在外的現金約有一.八一兆美元,但在二○二四年底,在外流通的鈔券與貨幣,已增至二.三七兆美元。即使是走在去現金化前端的瑞典,近幾年發行的鈔券雖有起伏,但也都高於二○一七年的低點。
鈔券及硬幣發行量多,使用頻繁,需有防偽、變造等新技術,不少國家雖都會更新,但因發行成本高,因此都相當謹慎。對於紙幣上的人物或圖案的選擇,更有不同的考量,部分國家且明定一定的程序。
從一九七○年將全球知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印在紙鈔背後開始,英國逐漸發展出選擇紙鈔人物的方法。負責發行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列出選擇的概括性原則,一是多樣性,希望出現在紙幣上的人物能來自各種背景與領域,因此新鈔與舊鈔常有不同,以彰顯社會多樣;其次是「尋找那些經由創新、領導或其價值對社會和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英國人物。我們不會選擇虛構人物,或仍在世的人物(除了紙幣正面上的君主)。」
至於選擇的程序,則是組織諮詢委員會先決定領域、交由大眾提名該領域的人物,而因人數可能甚多,可經過投票,然後舉行焦點小組討論,確定哪些人物會引起強烈共鳴,再由委員會根據焦點小組的討論和對每位人物的詳細研究,確定最終候選名單。最後由英格蘭銀行總裁決定誰將出現在下一張紙幣上。
每個國家的社會、文化情況有異,英國只是一個例子。結論是:不管如何,拿到新鈔都是令人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