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股市茫茫手 發達公司員工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5-17 22:22
GDP表現全球最強 股市卻最弱 中國經濟增長已見頂
中國開始不惜一切代價調整經濟結構,其目標是在不降低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防止通貨膨脹並解決資產泡沫,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在中國刻意對經濟降溫下,全球經濟將受影響。
文.宋佩璇
中國是目前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也是其他國家貨物的主要進口國,特別是大宗商品和原物料。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態勢,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當歐洲債務問題可能對歐洲經濟產生影響之時。
但是,隨著中國刺激經濟政策的效果遞減,加上中國政府採取遏止房地產投機和其他過熱現象的措施,四月份中國的經濟數據,或許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已經開始見頂,那麼,假如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不在,全球經濟恐將受到影響,對於近期股市的大幅回調,恐怕是「雪上加霜」。
去年,中國的經濟規模以美元統計,GDP排名世界第三位,總量約為美國經濟規模的三○%。但是,來自中國的需求,卻在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地增長,這一點,在國際原材料市場和建築機械市場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中國經濟影響力暴增
以統計數據來看,世界貿易中三分之一的鐵礦石,五分之一的銅、鋅、鎳、鉑,是被中國人買走的。全球大米、棉花總需求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世界生產的水泥中,有六○%是被灌注在中國土地上。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有四○%來自中國。全世界出口的重型機械中,三分之一被運往中國。中國以每年建起兩個波士頓城的速度,進行著城鎮化建設。在今後五年,中國各城市完成的地鐵線數量,約為目前世界上所有地鐵線總和的兩倍。過去幾年中國每年新增發電能力,差不多相當於英國現有的全部發電能力,英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花了一二○年建成的發電能力,中國一年就完成。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資料,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二○○八年,全球經濟成長跌至二.九%,中國對世界GDP增長貢獻為一%,而歐美日三國加起來只有○.四%;至於二○○九年,全球經濟增長為負○.八%,其中,中國貢獻度維持在一%,而歐、美、日三個國家分別為負○.五%、負○.六%、與負○.三%。顯見沒有中國的貿易訂單,這兩年世界經濟將陷入蕭條。
中國從世界金融危機率先恢復,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商、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經濟表現一枝獨秀,一連串的數據在在顯示中國經濟的實力。
世界發言權躍升
今年,市場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唯一能暫緩這個趨勢的,是日圓升值;但是實際上,中國經濟對於全世界的影響力,早已遠大過日本。近期最具說服力的例子,莫過於中國在世界銀行中的投票權重大幅躍升。
在最新的世界銀行投票權重調整中,美國的權重維持一五.八五%,並沒有影響到其單獨否決的固有權力,但是日本,減少近一%至六.八四%,而中國的投票權重,則由二.七七%提高到四.四二%,超越英、德、法等已開發國家,在世銀的投票權重中排行第三。從世銀投票權重前三名的變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至少是在世銀的影響力,是在上升,相對而言,日本則是在下降。而在已開發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三.一三%的投票權重中,中國本身就占了一.六五%,達一半以上。
隨著經濟的躍進,在世界經濟的博奕中,中國取得了更大的話語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必須在世銀內,採取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針鋒相對的立場;而是說,中國可以在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致的遊戲規則之下,通過協商方式,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由此,中國已經從過去的人口大國崛起,成為現在的經濟大國,中國的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由二○○○年的一五六○億美元,暴漲至去年的二.二七兆美元,中國的資金早已站上世界的舞台。同時,中國也是美國國債最大的買家,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成為美國債市的支撐力道,在美國高額的財政赤字與寬鬆量化的政策之下,中國的資金等於是直接金援美國。
加上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從併購能源、鋼鐵與汽車等世界大廠之後,全世界都在觀望中國資金的動向。在中國本土,中國的熱錢也差不多把北京、香港、上海等地的豪宅淹沒了。
在中國經濟與資金的影響力已經舉足輕重之際,那麼,中國經濟的下一步將往哪走? 中國股市的表現已經給出答案: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開始見頂。
經濟增長開始見頂
這輪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復甦最快,因為中國本身不是重災區,但是政府卻推出預算龐大的經濟刺激政策,當然,股市做出最直接的反應,去年整年滬深指數上漲近八成。但是,在去年天量的信用貸款有部分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話,那麼現在可能是個擠泡沫的過程,讓市場資金和實體經濟取得平衡。然而,在中國政府開始調整經濟結構之後,今年以來,滬深A股已跌至近一年新低。
中國A股出現重挫,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推動經濟調整結構,連續出台的調控房地產措施、壓制產能過剩的行業發展、推進節能排碳等相關產業政策,導致周期性行業出現大幅下跌。
在資金面,中國央行在年內三度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在五月十二日將發行人民幣一一○○億元的三年期央票,連續十一周淨回籠資金。
除了中國央行上調銀行準備金利率和持續出台的房地產調控之外,五月五日中國國務院召開節能減排會議,提出一四項節能排碳和經濟結構性的調整措施,包括鋼鐵、水泥、鋁業、平板玻璃、造紙等行業,要採取「鐵」的手腕淘汰落後產能,五月底前要落實到中國各地和企業。
由此,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已經充分反應到市場中,地產、銀行、鋼鐵、水泥、煤炭等相關性類股股價反應劇烈,成為調控的重災區,而醫療、通訊、水務等政策概念股漲多後也開始回調,所有類股幾乎普跌,市場信心潰散,上證指數創下一年新低。
中國調控經濟結構的背後,無疑是以資產泡沫為基礎調整。從中國的經濟數據來看,目前中國經濟正走向過熱,四月份通貨膨脹率上升,房價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上漲,新增貸款也在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劇增。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四月份中國七○中大城市房價上漲一二.八%,增速高於三月份的一一.七%,是連續第十一個月上漲,且四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二.八%,顯示通貨膨脹壓力增加,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長六.八%,依然保持強勁上升的趨勢,這種壓力遞延到CPI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將加強緊縮力度
此外,四月份中國貨幣供給M1為三一.二五%,已經將近一年站上或逼近三○%,而中國歷史上M1最高增速一般都在二○%左右。而四月份新增貸款為七七四○億元。
在中國政府嚴格的信貸管制和其他緊縮措施執行以後,經濟數據還是超出預期的反彈,那就可能暗示,中國緊縮政策的效果不明顯。因此,為了抑制通膨預期,中國貨幣當局只有繼續加強緊縮力度,以致市場壓力沉重。自四月十四日中國政府調控政策出台以來,上證指數下跌超過一五%,已經開始顯示中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將放緩,而股市修正就是反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
渣打銀行預計今年第二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從上一季的一一.九%放緩至一一%,並在第三和第四季度進一步減速至九%和八%。未來中國預期中的經濟放緩,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歸咎於政府逐步取消財政刺激性支出、推出多項房市降溫措施,以及其他緊縮政策所致,例如為了控制通脹壓力而上調利率等。
近幾個月,中國政府開始不惜一切代價調整經濟結構,其目標是在不降低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防止通貨膨脹並且解決資產泡沫,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資產泡沫。在去年中國較弱的經濟表現之下,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或將掩蓋一個事實,中國在宏觀經濟調控之下,經濟的增長或許已經見頂,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或許從股市的修正已經顯現端倪。
中國地產調控下的股市重災區
個股 4月跌幅 5/1~5/11跌幅
房地產業 萬科A(000002) -19.83% -2.68%
保利地產(600048) -42.10% -6.65%
陸家嘴(600663) -17.90% -4.21%
招商地產(000024) -29.03% -3.12%
金地集團(600383) -16.37% -5.59%
銀行 工商銀行(601398) -9.56% -1.33%
建設銀行(601939) -8.05% -3.26%
中國銀行(601988) -2.78% -2.66%
中國人壽(601628) -8.06% -7.31%
中國平安(601318) -3.64% -5.03%
金屬與非金屬 中國鋁業(601600) -11.32% -8.20%
寶鋼股份(600019) -13.87% -3.41%
江西銅業(600362) -7.51% -10.12%
鞍鋼股份(000898) -19.94% -8.50%
海螺水泥(600585) -17.80% -8.67%
採掘業 中國石油(601857) -6.27% -8.27%
中國石化(600028) -14.93% -10.04%
中國神華(601088) -9.27% -8.82%
中煤能源(601898) -7.42% -9.49%
上證指數-8.79% -6.62%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網站
世界銀行投票權變化 單位:%
國別 調整後 調整前 國別 調整後 調整前
美國 15.85 15.85 法國 3.75 4.17
日本 6.84 7.62 巴西 2.24 2.06
中國 4.42 2.77 俄羅斯 2.77 2.77
德國 4 4.35 印度 2.91 2.77
英國 3.75 4.17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