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08-10-01 14:42

股災焦慮症候群,沒有悲觀的需要

市場接連洗刷下來,許多人成了「股災焦慮症候群」,完全喪失了「這樣做就對了」的直覺力和自信心。
仔細看看最近的台灣股民、基金購買者、金融從業人員,可以發現其中的許多人充滿緊張和焦慮的氣氛。國際間一點風吹草動,台灣股市立刻敏感反應。
許多金融機構也陷入愁雲慘霧,相當低迷,就連知名的美林證券,也因次級房貸、信用擔保債權…等金融操作,驚爆290億美元的巨幅虧損,一舉沖毀十多年累積的獲利。
也因而,許多市場參與者(包括金融從業人員),很能感受到最近莫名的不安情緒。有人稱之為「股災焦慮症候群」:焦躁不安、夜不能眠、對於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完全喪失了「這樣做就對了」的直覺力和自信心。
許多市場參與人士開始對「投資」這件事,感到迷惘:放眼所見、過往認為極具前景的股市(才不過100天前,市場都樂觀會上12000點)、基金…卻幾乎無一不虧。台灣本已屬淺碟型的市場形態,在此一氣氛之下,資金的洗刷更形嚴重,交易量萎縮,甚至許多券商也都大嘆難為了。
可以想見的是,股災焦慮症候群的壓力源,來自於許多的面向:進出股市者,因著手上套牢許久的股票、認賠殺出的損失金額、甚至是融資斷頭的經驗;或者來自於手上各式的結構型商品、過去曾號稱有「高息」、「保本」功能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些商品,如今很多已幾乎面目全非…。
■切莫急尋新「安慰劑」、解除焦慮
當然,你會發現,越是在焦慮的當下,越有更多的「雜訊」出現:很可能是「市場曙光即將展現」、意圖使人再度腎上腺素激增的消息;或是「新的」市場機會、「新的」金融商品,伺機出現了......,這些,從根本來說,都只是「症狀解」,它不會真正消除焦慮的來源。
對於當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急切地尋找新事物、新的轉移焦點的目標,這些對當下來說只是一種「安慰劑」,毋須如此,這只會展開下一個重複的循環。現在需要的是,停下腳步,仔細審視以下幾個重要的關鍵環節,是不是不小心地丟失在過往的日子中:
1.是否清楚地了解投資的價值?
台灣整個金融生態,最擅長的是風向球的探測、大趨勢的前景推估。此一「由上而下」推測慣性,推展至極致,許多人的投資風格都變成了「氣氛派」-市場氣氛良好、前景可期時,便推估上萬點;氣氛反轉時卻也改觀得比誰都快。
這種「氣氛派」的作法,用在眾人一起看鹽火蜂炮、躲避流竄煙火,或許頗受用,但卻無法幫助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確立獨立判斷的能力,也難以擺脫隨波逐流的命運。當身陷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心理狀態時,無力感,焦慮感,由此而生。
2.投資內容是否簡單清楚?
任何金融商品,在一切狀況良好時,不會有任何人懷疑「垮台」的可能。美國次級房貸,最初也被認為是高度安全的項目,甚至有次級房貸在信評機構的評比中,評價甚至較美國公債還高。
這些如今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當初甚少人提出質疑。與論氣氛對此皆反應良好,你無從找出任何的平衡報導或分析;再加上結構複雜、層層包裝,欲拆解分析其真實成分,難度頗高。
許多金融商品,甚至包含部分的基金,也都有這樣的毛病:儘管內容物有個核心概念(例如「新興國家」、「債券」),但投資標的戰線卻拉得太廣,一檔基金裡面有上百支投資標的,當市場氣氛轉趨悲觀,眾人紛紛贖回時,是要看著淨值不斷滑落、繼續堅守四行倉庫,還是跟著調動資金、卻也實現虧損?在對投資內容無法清楚掌握的情況,上述的兩難處境,必然時時浮現。
3.是否有槓杆操作的成分?
股票操作採用融資的方式,猶如裝米的布袋破了一個洞,長期來說,多屬弊大於利,在《戒慎!最好不要融資來炒股》有清楚的說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上有部份對沖基金(hedge fund,目前在台灣市場仍未能公開銷售),其高槓杆、多空操作的手法,是許多人的私房密愛。
儘管未能公開銷售,不過目前台灣市場上,也有以「fund of fund」(基金中的基金)的方式,技巧性地連結對沖基金。不過這類商品,多數操作手法隱晦不明、操作內容神秘、加上高槓杆,可以說是把前述3項不能不注意的致命點,一次給匯集起來了!直到這幾年,許多對沖基金隱藏的地雷,也因為虧損實在太過龐大,而接連爆開,更是讓許多喜好特異金融商品的人士,元氣損傷不小。
■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華倫巴菲特在今年度發布的股東信,開頭沒多久就寫道,「只有在退潮時,才知道是誰在裸泳」,相當程度就是直指:金融操作過度所衍生的後遺症,在太平時期不容易看出,然而世道一變,國王的新衣就立刻現形了。
巴菲特避開了可能越鑽越深、”do the thing right”卻不一定”do the right thing”的金融操作窠臼,採用價值研究,直接投資於「企業」,此一投資取向,讓他與技術分析、過度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之間,有了清楚的分野。這些,對台灣的投資者來說,可能還有些陌生,卻不難實踐。
現今「股災焦慮症候群」在股市操作、購買金融商品所受到的傷害,是因襲過往的慣性、未能充分獨立思考,所造成的;但即使如此,在當時也已經盡了全力、希望把它做好。欣賞、感激自己一路走了這麼遠,這些經驗,都會累積成為未來的珍貴滋養。
這樣的精神和期待,將它放在正確的方向上,將會產生不同於以往的力量:獨立判斷的精神、徹底清楚掌握所投資的價值,用當時擁有的餘裕資金、作為投資的資本。確立了「心」的方向時,你將能完全放下心中焦慮的執念,因為,已經踏上一條更能振奮你心、充滿樂趣的踏實道路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