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 Lv.0
0
認同0
銅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從臨床經驗和百人減重行為調查結果來看,無法抵抗美食或是嘴饞想吃東西,最容易造成失敗。 減重是許多人的畢生志業,但走過一趟的人都知道,做到不難,維持才難。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劉燦宏理事長表示,台灣成人的過重/肥胖率逐年攀升,18歲以上國人過重、肥胖率高達50.3%,相當於全台千萬成年人陷體重危機。雖然民眾對於體重管理的認知提升,但台灣人以米食類為主食,加上遍地美食誘惑又多,外送服務又取得容易,無法長期堅持成為減重阻力。民眾若有減重需求,一般會自行運動、控制飲食,甚至購買使用減重產品,成效不彰更容易放棄,復胖更是惡夢。 多數人減重失敗為了外觀好看 四成人缺乏意志力、無法克制食慾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18歲以上國人過重(24≦BMI<27)/肥胖(BMI≧27)率高達50.3%,其中又以35歲以上中壯年占比最高。劉燦宏理事長表示現在國際肥胖治療趨勢是認知增強、行為改變、藥物輔助等多管齊下,反觀國內,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多依靠飲食、運動等行為模式,復胖率高,國際肥胖治療趨勢為:認知增強、行為改變、藥物輔助多管齊下,肥胖已經是不可輕忽的慢性病,帶來的危害也很大,想要不傷身且穩定的控制體重,醫療介入是必須的。 根據【肥胖世代-百人減重行為調查】顯示,國人減重首要原因通常為「維持外貌」,反而不是「為了健康」,蕭敦仁醫師表示,多數人透過控制飲食、運動或自行購買使用減重產品,受訪者平均減重期間為5.2個月,未見成效或復胖隨即放棄,然而失敗原因則以「缺乏意志力(42.8%)」、「無法克制食慾(35%)」、「太過忙碌(32%)」為主因。 減重成功關鍵:動機強烈、不能顛覆生活習慣 蕭敦仁醫師表示,從臨床經驗和百人減重行為調查結果來看,無法抵抗美食或是嘴饞想吃東西,最容易造成失敗。會產生食慾除了生理上飢餓感,也會因為壓力或情緒關係而產生想吃東西的慾望,當想吃的慾望被過度壓抑,食慾就會慢慢膨脹,最終變成「食慾怪獸」反撲,導致復胖。 究竟該如何減重才能長久又有效?蔡詩力醫師提到,通常減重成功者都是動機強烈者,且減重的方式不能「太顛覆生活習慣」,以效率上來說,控制飲食也比運動來得有效,建議可以先試著調整飲食習慣,再搭配運動,漸進式調整生活模式,才不會太刻苦。尤其刻意晚餐不吃澱粉、刻意斷食,在現今社會中都會很難維持,以斷食為例,12小時內不攝取澱粉的確會開始燃燒脂肪,此時若食用蛋白質也不會影響太大,雖然看似容易,但晚上又累又餓,很難不被滷肉飯、蚵仔麵線給吸引。他建議可以將「不吃澱粉」這件事放在早餐時段,會比晚餐時段容易維持。 自行埋頭苦幹也是容易失敗的原因,蕭敦仁醫師表示,現在資訊取得容易,大家很容易跟風使用減重方式,但沒考慮到是否適合自身狀況。一開始也不要將目標設定太高,一般來說三個月減少5%體重是理想,若是努力三個月都未見成效,也會感到挫折,進而放棄,此時就可以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台灣現有的合法減重藥物有抑制食慾及減少油脂代謝兩種機轉,蕭敦仁醫師表示,其中抑制食慾的口服藥物為複方成分,能同時降低飢餓感與對食物的渴望,直接從腦部多巴胺迴路系統抑制對食物的慾望,幫助減重者更輕鬆、安全的打敗腦中的「食慾怪獸」。同時搭配行為調整,減重成效可達4年以上,也能確實幫助因嘴饞而減重失敗的民眾。 醫療減重很貴? 了解三重點少走冤枉路 但醫療介入是否需要高額費用?蕭敦仁醫師也解釋,過往有減重機構打出「減一公斤一萬元」的口號,事實上透過正規的治療模式,如今減一公斤的費用大約坐落在2500元至5000元之間,「安全、有效、經濟」。他也鼓勵民眾踏入診間諮詢,主要目的有三:「了解自己為何發胖」,找出是否內分泌有狀況,「目前體重是否已對健康造成影響」,以及「自己身體可以承受什麼減重方式」,了解這三點,後續減重之路才不會多走冤枉路,且諮詢費用是大部分人可以負擔的。 減重需要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搭配營養和運動,必要時輔以適當藥物,在專業團隊的協助與持續堅持下,就能安心、輕鬆地達到減重目標,且能維持長期持續的體重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