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4-10 08:27
克魯曼:川普減稅沒用!拜登直接向避稅妖精宣戰
知名經濟學者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提議大刀闊斧的企業稅改革方案,全是為了向「避稅妖精」宣戰,這才是對症下藥創造就業之道。對照下,前任總統川普以減稅利誘企業把工作帶回美國,則是失敗無效的做法。
什麼是「避稅妖精」?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解釋,2016年夏季,愛爾蘭中央統計局發布令人驚愕的數據:這小國201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26%(後來更上修到34.4%)!。事實上,這是企業為節稅玩會計手法造成的幻象,克魯曼當時自創「妖精經濟」(leprechaun economics) 一詞稱之。
真正發生了何事?愛爾蘭是個「避稅港」(tax haven),對企業獲利課的稅率非常低,這給跨國企業誘因在愛爾蘭設立子公司,以便運用創意會計手法,把一大部分全球獲利歸入這些子公司。2015年,一些企業把這種獲利轉移遊戲玩得更大,導致他們宣稱在愛爾蘭從事的生產事業價值暴增——虛胖而不實。
鏡頭拉回美國。拜登政府推動稅務改革,正是為了斬妖除魔,讓這種「避稅妖精」再也沒戲法可變。
克魯曼指出,2017年,美國共和黨強行通過龐大的企業減稅案,背後根據的假設是:避稅妖精引誘企業把營運遷往海外以免繳美國稅金,所以藉由調降這些稅,將會促使數百萬計的工作回流美國。
但工作並沒有回流。克魯曼說,減稅對企業投資並沒有產生顯而易見的效果,或許因為這種做法對應的是虛假的問題。美國企業根本沒有把工作移往海外,說穿了純粹是避稅操作。
克魯曼指出,欲知課徵所得稅對企業決策究竟產生什麼影響,要看大企業公布的海外盈餘歸列在何處。若大企業果真因稅率關係在外國大舉投資,以致砍掉美國工作,那麼會看到可觀的獲利得自於德國、中國這類生產重鎮;然而,美國企業申報的海外投資獲利中,超過半數是來自於小小的「避稅港」,例如百慕達、開曼群島之類,這些企業在當地根本沒有任何實質的營運事業。
這也不是純屬美國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全球約40%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基本上指企業的跨國投資,有別於買股票、債券這類「投資組合」投資——屬於「影子(phantom)投資」,也就是為避稅而用會計手法捏造的投資。這正是為什麼人口僅60萬人的盧森堡,帳面上的外國投資總額卻比美國還要大。
所以,克魯曼說,美國企業稅政策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工作流失,而在稅收流失——川普的減稅方案使問題更加惡化。
他說,拜登政府提的「美國製造稅收計畫」,其中大部分是為重新取回因「獲利轉移」和「川普減稅」而流失的稅收,並藉此協助支應大規模公共投資。
拜登政府的稅務專家確實認為,美國現行稅法從某些方面來看,的確製造出工作外移的誘因,但認為此問題是稅法細則造成的後果,而不是整體課稅負擔問題。 他們相信,藉由稅務改革,可以改善企業在美國投資的誘因。
不過,拜登整個稅改計畫,乃至於財長葉倫提議對企業海外獲利課徵21%最低稅率,最主要的焦點並不在這些動機,而在提高從企業所得稅徵得的稅收,主要瞄準富人和外國人,目前這部分稅收占GDP的比率已降到歷史低點。
至於企業團體警告,提高企業稅率會造成淒慘的經濟後果(他們若不這麼說會怎麼說?),克魯曼反問:倘若加稅的負面後果這麼大,那麼當年減稅為何沒產生顯著的正面成果呢?
克魯曼的結論是,拜登的企業稅計畫是「很棒的主意」,揮別以往宣稱「給企業和富人減稅,美國勞工就會間接受益」的意識型態, 轉而透過公共投資等途徑直接創造就業,並以對負擔得起的人課徵新稅支應。整套做法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