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T 發達公司襄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8-08 11:43
馬英九:兩岸三代人的恩怨情仇開始化解
最新一期天下雜志發表文章說,在同個時空輻輳間,台灣兩大黨黨主席一直沒有機會真正的對話。其實,馬英九、蔡英文有很多的共通點。同樣讀過台大法律系、有國際觀、擔任過“陸委會主委”、都曾在政大教書,都有著濃厚的書卷味。盡管兩人背景有些相似,在“內政”與兩岸關系上,卻有不同的主張。民進黨執政時,蔡英文掌握了台灣兩岸政策的詮釋權,她不承認“九二共識”、經濟上,她緊踩三通煞車,但對兩岸貿易采“有效管理”。而馬英九上任后,則是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濟采取擴大交流。在這場“ 紙上雙英會”中,他們同樣不滿意台灣目前的民主發展;面對中國大陸,兩黨都在黑暗中摸索,但馬英九傾向快走,而蔡英文則認為要慢慢來。跨越“統獨”的軸線,兩人如何理性看待與中國大陸似快又險的關系?又如何看待台灣的民主發展?
台灣民主形式夠了 但危機很多
馬英九:這六十年,台灣在華人社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從政治民主講選舉、管制愈來愈少的經濟自由、文化的多元熔爐、社會安全制度改革,等等。
但背后也有一些缺點,譬如民主形式夠了,但仍有賄選與司法人權的問題;經濟雖自由,但一味沖成長,造成環境永續的困難;社會有安全但不夠,還有很多沒有保障的弱勢。這些危機,得保持警惕。
過去二十年從解嚴到“總統”選舉,民主制度面的改革可以說差不多到一個階段;下一個階段要充實民主的內涵,自由、法治、人權很重要。民主只是一個框框,只是一個過程。
美國有種說法,說自由比民主更重要,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推“聯合國人權公約”,里面很多就是談法治、人權和自由。讓它變成生活基本規范,這樣對台灣整體提升有幫助。
美國《新聞周刊》編輯Fareed Zakaria寫了一本書《自由的未來》,提出一個概念叫“非自由主義的民主 ”,簡單說就是山寨版,只有形式沒有內涵。
他說全世界有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定期舉行選舉。定期選舉是民主的一個標準,但選完后“治國” 根本沒有民主可言,既沒有保障人權,甚至還實施種族主義、行政命令“治國”等等。
這就要去提升人權、法治,台灣第二階段的民主改革應該朝這個方向。如果民主搞了半天,靠賄選貪污,這不是真民主。
要從非自由主義的民主,進步成真正自由主義的民主。
兩岸謾罵、批評、譴責的時代已經過去
另外,兩岸關系的發展,這六十年的斗爭史、沖突對立,開始融冰,三代人的恩怨情仇開始化解。
最近聽說浙江大學校長來台訪問,有個學生在教室自修看到他來,站起來鞠躬跟他說老師好。他說這在大陸看不到。
這些是台灣一甲子拿出來的成績,同文、同種、同歷史、同文化,但相隔六十年發展出來就是不同。大陸人來台灣從這些小地方,看到兩岸不同。
我認為兩岸謾罵、批評、譴責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的是怎么往前看,要為好幾代人的幸福,建立更宏觀的看法。這是兩岸將來不可回避的歷史使命。
兩岸接觸不只是更多陸客來可以賺錢,或更多台商有更多商機,這是表面;進一步是把自由、民主、法治、人權作為兩岸共同的語言,這才是為人民造福,我是用這個高度來看問題。
兩岸部分,一年下來把緊張跟對立化解了,但前程路途遙遠,而且危機四伏,必須戒慎恐懼步步為營;但這路非走不可,不走沒有別的路。這既不是投降也不是矮化,是從捍衛台灣尊嚴前提下,如何走出一條路來。
現在真正要做的是把兩岸問題擺下來,反對武力解決,兩岸人民展開交流對話。盡管對方有些做法看來像統戰,當然要小心,但不必因為這樣完全不動,步步為營做,我覺得能做成。
一個大陸研究生到台灣念書,到墾丁去玩,在沙灘上把腳跟磨破,要買涼鞋,跑到墾丁街上,店員幫他試鞋,自動拿OK繃幫他貼上。他對店員的關心感動得要命。
這例子說明我們的教育,多少還有落實中華文化當中那種溫柔敦厚的風格,這非常重要。這是非常讓人家感恩著迷的風格,台灣這點非常可貴,一定要保存。
但大陸市場需要積極開拓。因為台灣的選擇很少, "外貿"占我們GDP的六四%,有人說以后改變外銷為主的政策,做得到嗎?做不到嘛,好,大方向無法改,但中間可以改,譬如市場可以多元,美歐還是為主,但要發展新市場俄羅斯、印度、巴西。產品也要多元,不只是ICT(資訊通訊科技)產業,要有太陽能光電等等。同樣,大陸內需市場要積極開拓。
從大方向來看,跟對岸貿易已經到一千三百億美元了,還不準直航,什么道理呢?不能再用意識型態治台,今天很多人跟大陸有很多交流經驗。
在我任內,最希望做到民主深化,有形式還要有實質。經濟要自由,但也應該要注意公義跟環保;社會要安全,安全網要更嚴密;文化要更多元,更包容的社會。
也許世界上找不到真正的模式來學習,但至少自己可以設立一些指標。
我自己最希望做的,就是在幾個重大的關鍵議題上,台灣真的能站出來:民族“國家”有尊嚴、政治有民主、經濟有活力、社會有安全、文化有多元,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