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6-11 16:40
看看日本/一個人的老後
有近8成日本老公想比老婆先離開人世?
日本《朝日新聞》5月底報導,財團法人安寧緩和照顧研究促進會公布調查指出,「希望自己先走」的男性高達78%,女性只有50%「想先走」,落差甚大。
該促進會每年都會針對生死觀進行民調,其中問已婚者一題「想自己先離開人世,還是想比對方晚離開人世」,調查結果顯示,不管是30歲的年輕丈夫,或是超過50歲的老公,從20-70幾歲,都想比老婆先離開人世。
老婆走了 老公不知所措
而日本老婆怎麼想呢?50歲以下的年輕太太們,跟年輕老公一樣,都想比對方先離開人世。理由也都差不多,「覺得對方先離開人世,自己獨留世間生活,會寂寞得受不了。」多數日本老公也認為,「天啊,老婆如果先走了,日常生活就沒人打理了,那該怎麼辦?」也有人認為,「光想到要處理孩子教育問題,還有跟鄰居打交道就頭痛。」
超過50歲以上的日本太太卻都認為「想比老公晚點離開人世」。尤其60歲以上的太太們更是異口同聲,清一色都填寫「自己想晚點走」。理由頗感人,日本太太們想照顧另一半到最後一刻;還有人擔心自己若先離開人世,另一半的生活會沒人照顧。不過,該報導的下方留言卻也出現一些辛辣評語:「老公先走,太太才能長命百歲」、「可以自由跟朋友出遊了」。
這份有趣的調查,凸顯日本人的生死觀也有著性別差異。2011年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電廠核災,至今讓日本人難忘,也讓許多人改變生死觀。不少人改變過去傳統想法「日本是長壽國,生命可以安安穩穩到很久」,他們警覺到生命可能一瞬間消逝,不再忌諱談論生死,積極地與另一半討論生死問題。
老公走了 老婆神采奕奕
而多數女性確實都願意比另一半晚走,當然,有些人是因為「想到另一半可能再婚」就厭煩,但絕大多數都是希望可以陪對方走完最後一哩路。也有更多歐巴桑期待著另一半走時的那一天,她們雖然悲傷,但很快能振作起來,比老公生前還更有元氣,這些歐巴桑在神戶寶塚劇場,或是長途巴士旅行團裡都看得到,她們神采飛揚,享受著一個人的老後。
大阪朋友永井小姐告訴我,「日本女人生命力強韌。老公死掉後,女人更有元氣。」她暗示,因為老公生前,日本太太多半要圍繞著老公生活、照顧老公,因此憔悴辛苦。日本女人的苦與樂,很容易理解。
然而日本男人,卻讓人想不透啊。夫妻倆旅居台灣多年,超過50歲、沒有孩子的酒井先生,上周末突然說:「我無法想像沒有老婆的日子。如果要死,一定要比老婆先死。」但酒井先生卻很享受一個人到合歡山旅遊,他熱愛台灣山區旅遊,一年要跑數十次,幾乎每次都是獨自前往,感覺酒井先生「一個人的老後」並不成問題,卻如此恐懼獨老?
過去曾有一份調查指出,經歷喪偶之痛後,女性平均生存年數約10年,但男性卻只有3年左右;有配偶還在的男性平均壽命也比沒有配偶的男性來得長。可見有老婆在的日本男人,情緒穩定,也較健康長壽。
知名作家、也是擅長女性學研究的學者上野千鶴子分析這種現象,主因「日本男人太過依賴妻子」,以及「沒有拓展妻子以外的人際關係」,導致另一半走之後,獨居生活封閉,甚至生活無法自理。不少縣市也出現「遺族支援」組織,他們鼓勵喪偶的人(尤其男性)每天要記得泡澡、一天至少吃兩餐,並且天天要外出走走,以減少傷痛,並且能健康活下去。
高齡社會 活愈久做愈久
男人擔心獨老,不少人開始肖想第二春的可能性。希望透過再婚,找到另一半,來解決生活上的不便,以及維持心情穩定。尤其熟齡離婚市場逐漸活絡,中年後恢復單身的女性也會增加,喪偶的男性多了一種選擇,也導致日本65歲以上的再婚率緩慢提高。
不過,若是女性喪偶,恐怕沒這麼容易找第二春。主因中年女性恢復單身後,不太願意再婚,以避免還要照顧另一半;另一方面,假如再婚,恐怕會失去領取遺族年金的資格,女人不太可能眼睜睜看著權益喪失。
長壽國家的「老」,連60歲的老人都要起身讓座。有回在大阪市郊搭公車,身旁62歲的歐巴桑突然站起身來「讓座」,我赫然發現,除了我以外,原來整車子都是超過60歲以上的人,我連忙站起身來,日本的老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想像。
也曾有中國大陸旅客接受日本電視採訪,談論對日本高齡化的驚奇。他在關西機場,看到年邁白髮蒼蒼的工作人員,把沉重行李放到行李轉盤上,他吃驚地說:「這在中國大陸早就是退休的年紀了。」充滿年輕生產力的國家不只中國大陸,韓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這些跟日本往來頻繁的亞洲國家,都難以想像這樣的高齡社會。
因此,對日本人來說,60歲退休之後,還有二、三十年以上的日子要走呢,假如真的另一半先走了,確實會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