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8-05-04 19:56
今年Q1法拍屋爆量 這個城市最慘
民眾買不起房子,買氣持續低迷,建商及持有的法人進入斷尾求生階段。據內政部最新法拍移轉量資料,2018年第一季全台法拍屋總量落在1231棟,創下3年以來同期最大量,其中以桃園這個城市最慘、其次是高雄。房仲業者認為,近年來有建商和法人因資金周轉不靈,持有標的被迫法拍,法拍屋數量因而逐年走升。
內政部資料顯示,2018年第1季拍賣量能落在1231棟,相較2016年同期的的1011棟、2017年的1149棟而言,明顯增加,甚至已逼近2015年第1季的1300棟。儘管2017年全台法拍屋總數近5000棟,不及過往整年度總數萬棟起跳,但近3年來法拍屋數量卻逐年增加。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主任郎美囡指出,台灣長年處於低利環境,加上經過10多年多頭,許多持有人的財務體質都不錯,即使出了問題,也容易在成屋市場找到買家,因此法拍未出現爆量,「不過因為景氣不佳,近年來有建商和法人因資金周轉不靈,持有標的流入法拍狀況,在供給增加下,移轉量也因而提升」。
以區域表現來看,六都多數法拍量增,台中是少數不增反減的區域,顯示當地交易較為熱絡。而在其他都會中,桃園市首次勝過台北市,爆量84.1%;高雄增加33.7%也讓人驚心,而台中法拍還能減少19.8%,且跌破百棟大關,是最強勢的區域,推估為話題較多所致。
郎美囡分析,法拍量增多數是成屋市場因買賣雙方拉鋸而難以成交,一段時間後就落入法拍;而這其中也不乏小建商與法人,顯見景氣不佳,對於經營者來說,壓力遠勝於一般民眾。
至於桃園市首次超越台北市,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表示,桃園市過去未出現爆量新屋時,中古市場供給充足,買屋風險及貸款條件都優於法拍市場,法拍量能一度曾低於500件,攀升的增幅主要仍來自於2016房市震盪讓不少高估後勢、買高套牢的物件流入法拍市場。陳炳辰表示,目前低率環境使房貸大戶還不至於出現全面性「還款拉警報」的崩盤危機,但一旦淪入法拍,要是地段不錯,像雙北市平均房價依然分別站穩在6字頭與3字頭,法拍能下探2-3成,自然會引起民眾青睞。
「法拍量今年來應該會有所增加。」寬頻房訊發言人徐華辰指出,目前法拍市場供給,確實有多數因建商、法人周轉不靈,讓法拍市場供給量拉升,加上目前房價跌幅有限,推測應有不少投資人眼光,會因此轉向法拍市場。(黃阡阡/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