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4-26 06:38

南北韓「分手」近70年 想要「和好」會怎麼做?

《紐約時報》中文網25日報導說,分手近70年後,你會怎麽和好?這件事不容易。
南韓稱一直在與北韓和美國商談,希望正式結束1950~1953年的韓戰。韓戰是根據休戰或者說停戰協定,而不是透過談判達成和平協定停火的。這意味著戰鬥結束了,但戰爭還沒有。
《紐時》指出,達成這樣一份和平協定的前景尚不明朗。盡管和平協定的框架已經考慮了數十年,但這一次有著巨大的不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這是兩國領導人有史以來的首次直接會晤。但金正恩首先會於27日,在兩韓之間的非軍事區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面。南韓宣稱正式結束韓戰的協定正在考慮之中,讓外界對他們的會面充滿期待。
和平協定將取代停戰協定。停戰協定結束了朝鮮半島上的戰事,盡管兩韓仍不時有小規模戰鬥爆發。然而,停戰協定並沒有解決兩國之間的衝突。它是一份軍事文件,闡明了停火的條件。和平協定則會是一份更為複雜的政治協定。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被一分為二。蘇聯占領北部,美國占領南部。1948年,雙方各自組建政府。1950年,北韓入侵南韓。美國率領一支聯合國部隊與南韓結盟,中國則援助北韓。
1953年的韓戰停戰協定,是代表聯合國軍隊的美國中將威廉·哈里森(William K. Harrison)與代表北韓和中國的南日(Nam Il)大將在板門店村簽署的。後來,板門店所在地成了非軍事區。隨後,北韓領導人金日成、領導聯合國軍隊的美國上將馬克·克拉克(Mark W. Clark),以及自稱「志願軍」的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彭德懷在協定上簽字。南韓承諾遵守停火協定,但沒有簽字,因為它仍抱有統一朝鮮半島的希望。
停戰協定列出了交換俘虜的條件,並制定了非軍事區的細節。非軍事區寬2.5英里(約合4公里),將北韓和南韓分隔開來,是一個緩衝地帶。
《紐時》指出,盡管有關和平協定的討論經常提到「條約」,但達成正式的條約會遇到很大障礙。兩韓都稱自己是整個朝鮮半島的合法政府,是雙方人民的代表。因此,正式條約會遇到意義重大的主權問題。並且美國要簽署條約須得到國會的批准,這又是一個問題。
南韓反倒避免進行描述,稱自己的目標是「在朝鮮半島上建立永久和平」。這依然給和平聲明留下了很大餘地。但這可能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和平宣言、和平協定甚至和平條約,無論怎麽叫,都不意味著我們一覺醒來,朝鮮半島就和平了,」首爾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研究中國問題的副教授魯樂漢(John Delury)說。「它意義重大,但要有一個過程。我想兩國可能會獨自做點什麽,宣告自己致力於和平。」
《紐時》說,和平進程可能由發表一項聲明開始,該進程將比北韓的核計劃與飛彈計劃的核心問題更重要。北韓和南韓可能同意從邊界撤回部隊,並建立某種對雙方進行檢查的系統,來驗證雙方是否遵守協定。
過去幾年中提出的其他想法還包括成立聯合小組,掃除非軍事區內數十萬地雷中的一部分。這一區域因特殊的受保護狀態而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從而有可能成為公園和旅遊勝地,吸引兩國遊客。
《紐時》指出,兩韓此前亦曾討論過正式的和平進程,這提醒人們,應該抑制自己的期望值。但這也意味著有先例可供借鏡,其中包括時任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與南韓總統金大中於2000年的首腦會議上作出的「和平宣言」。2007年,金正日與時任南韓總統盧武鉉也曾進行會晤,最終達成了一系列經濟協定和緩解西部海上邊界緊張局勢的提案。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北韓問題專家戈登·弗雷克(Gordon Flake)說,這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區別:北韓此前一直在努力與美國達成和平協定,並試圖打擊南韓;這一次,它承認鄰國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總而言之,我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深感懷疑,」他說。「但北韓首先開啟同南韓的對話,我覺得這一順序是積極的發展。」
此外,主要各方已經採取可促進持久和平前景的措施。北韓並未抗議美國和南韓於本月開始的年度軍事演習。今年的演習亦沒有得到廣泛宣傳,並且沒有把重點放在最能激怒北韓人的戰略資產上,比如從關島起飛的B-1轟炸機。
文在寅說,北韓已經表示,它不會以要求美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作為放棄核武器的條件。南韓於20日表示,雙方已經安裝了一個通話系統,號稱是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條熱線。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