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ie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9-04 03:28
《國際金融》全球外匯交易量,15年首降
2016/09/03 16:00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周四公布的最新調查,4月全球外匯交易量不增反減,係自2001年來首見下滑,主要是銀行與對沖基金礙於金管法令趨嚴,加以客戶風險趨避意識高漲,因而減少跨國交易活動。
BIS這份三年一度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4月全球日均外匯交易量約5.1兆美元,低於2013年4月的5.4兆美元,這要歸結到現貨外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較2013年4月銳減19%降為1.7兆美元。
國際外匯市場交易重心也逐漸轉向開發中國家貨幣。BIS指出,人民幣是目前交易最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日均交易量從2013年4月的1,200億美元暴增到2,020億美元,在全球交易占比從上次調查時的2%,翻倍至4%。
與此同時,受到央行數年來推行寬鬆政策影響,日圓、歐元與瑞士法郎失去外匯交易的優勢地位,特別是歐元。4月歐元占全球外匯交易的31%,此比重低於2013年4月的39%。美元的國際霸主地位依舊穩如泰山,全球外匯交易中涉及美元的占比高達88%。
外匯交易普遍被視為資本流動性最高的金融市場,全球外匯交易活動赫見放緩,多少被歸咎到美元升值。但市場人士亦指出,旨在牽制銀行冒險行為的金管法規,例如美國的《伏爾克法案》(Volcker Rule),大大限縮銀行在外匯市場從事投機活動。
BIS的數據顯示,小型銀行減少外匯曝險的動作最為積極,而許多放貸業者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也大砍海外曝險部位,除了是金管法規日益嚴苛的緣故,大宗商品價格走跌,也讓海外借貸人裹足不前。
全球最大外匯服務公司CLS Bank International透露,尋求外匯避險服務的新客戶有激增之勢。
BIS報告同時指出,外匯交易活動有越來越集中的現象,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等全球5大中心在全球交易的占比,從3年前的75%升至7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