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4-02 07:42

興利重於除弊 緊急搶救台灣經濟

2016年04月02日 工商時報主筆室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3-27/656/a06a00_p_01_01.jpg
近一年國內景氣燈號變化
台灣的經濟景氣有多糟?除了日前國發會發布的2月景氣燈號,亮出連續第9個月的藍燈,追平金融海嘯時期的連9藍,以及領先指標呈現連續18個月的下滑之外;金管會銀行局也於3月31日公布,今年以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授信金額,已連續兩個月下降,減少金額高達683億元。
解讀國發會和金管會分別發布的數據,前者呈現我國當前經濟成長力道仍然疲弱,整體經濟景氣依舊處於低緩狀態。而後者則反映出正因為國內景氣不佳,導致廠商借款意願低落,連帶使得金管會原本訂下今年要增加3,600億元中小企業放款的目標,承作的國內相關銀行已大喊無法達到,轉而要求銀行局調降目標。
國銀表態今年可能無法達到銀行局預設的中小企業放款增加目標,其實只是整體經濟情勢疲弱下的一種反射而已。事實上國銀更苦惱的,尤在於到今年2月底,銀行的存款餘額不斷上升,總額已達34.58兆元,但因為景氣不佳,企業借錢意願低落,借款餘額只有25.34兆元,造成銀行手中未借出的現金已超過9.1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
現階段國內銀行出現逾9兆閒錢無處去的困境,若無法作有效運用,勢必會影響銀行的獲利。而回過頭來看國內的中小企業,以前是煩惱不容易借到錢,現在則變成銀行業要煩惱無法達到金管會所訂的中小企業放款目標。而眾所周知,在台灣的產業結構中,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家數近98%,也提供近8成的就業機會。是以如果中小企業因看衰經濟前景,不敢向銀行借錢,其連鎖影響其實十分可怕。不只偏低的薪資結構難以調升,如果經濟狀況持續低迷,恐怕還會進一步引爆關門、裁員或出走潮。這對於新政府而言,無疑是十分嚴竣的考驗。
也許是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日昨預告將以「扎根台灣經濟」為主軸,在520新政府就定位後,將向總統蔡英文提出五大建言,希望新政府能夠確實聽到廣大中小企業聲音。
綜觀中小企業總會所將提出的五大建言,包括在總統府設立「中小企業諮詢委員會」,建議政府應提高年度國家總預算中有關扶助中小企業的預算比例,公設的財團法人應保留一定名額席次給中小企業代表,未來政府在策定相關公共政策時,也同樣應有中小企業代表參與,以及期盼新政府的施政應以興利為重,興利應重於除弊。
進一步檢視中小企業總會的這五大進言內涵,主旋律其實在於希望爭取中小企業更多的參與決策與發聲管道。而他們的這項期求,則也一定程度反射出長期以來政府的財經決策,其實是較多向大企業傾斜,包括給予更多的政策優惠與資源,以及和大企業主之間有更為頻繁的溝通互動管道。準此以觀,中小企業協會期盼的參與決策與發聲,還真的只能算是卑微的要求。就如同其所擬提出的將扶持中小企業的預算從目前的占國家總預算由1.4%提高至2%,其實也不過是從目前的約每年280億提高到400億左右。相較於大企業動輒千億元以上的投資案,還真是戔戔之數而已。
從國家總預算大餅的分配來看,每年多編列個120億投注於中小企業,對新政府來說,其實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比較可能成問題的,反而是未來果真每年增加上百億的中小企業預算,如何分配給行業類別繁雜的中小企業,才是一個必須妥慎規劃的課題,以免引發新爭議。
而另一個同樣可能引發新爭議的課題,則是新政府果真同意在總統府設立「中小企業諮詢委員會」,往後只怕會有其他專業領域競相東施效顰,諸如「勞工權益諮詢委員會」、「新住民權益諮詢委員會」等。
撇開這些建言可能引發的新爭議效應,我們覺得新政府最應正視的,反而是建言的最後一項,也就是施政應以興利為重,興利應重於除弊。這一屆的新立委就任以來,競相倡言除弊,對如何興利則較少著墨。行政體系與民意機關不同,如果無法興利,不只有負人民期待,台灣疲弱的經濟恐怕也經不起一再的折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