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03/60312.jpg)
-
熾翼火龍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2-01 12:31
寒流冷出一波「宅經濟」網路消費增
2016-02-01 12:12 經濟日報 記者林潔玲╱即時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帝王級寒流宅經濟調查發現,寒流襲台降雪期間,也真的冷出一波宅經濟。台灣網友在1月23至24日的帝王級寒流來襲期間,有32%的網友在網路消費,且平均單筆消費金額為1,260元,相較於MIC在去年底的網路平均消費金額調查結果,增加25%的消費金額。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筱祺表示,為期二天的帝王級寒流網路消費平均金額,迅速超過2015年的平均消費金額,顯示網路消費金額與網路消費者停留在家裡的時間,存在著正向的發展關係。
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顯示,2015年的網購前五名產品,依序為3C產品、日常用品、服飾配件、交通票券、餐飲票券。但這一波帝王級寒流宅經濟調查的網購前五名產品,依序為服飾配件占33%、禦寒商品21.2%、日常用品17.9%、3C產品14.5%、食品/美食13.4%」。
比較兩者差異發現,「交通與餐飲票券」被「禦寒商品、食品/美食」給取代。而網友在這兩天進行網路消費的原因,依序為「天氣太冷,在家網購打發時間」占38%、「本來就有計畫在網路上買東西」約34.6%、「網站有折扣」約15.6%、「天氣太冷,不想外出買東西/用餐」也有10.6%,顯示有58.6%的網友是因為氣候因素而留在家裡消費。
張筱祺說,氣候因素會影響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形態,同時也改變網路消費行為,寒流來襲期間,停留在室內的時間延長,網路成為網友消磨時間的重要依附,同時也將部份實體消費行為移轉至網路,「禦寒商品」熱賣就是個典型的個案,顯示網路消費行為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刺激,產生衝動式的購買行為。
由於網路購物業者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消費服務,比起實體銷售業者,更容易感受到消費者購物行為改變的影響,未來若能即時關注外在環境的變化,預先規劃迎合消費者的衝動式聯想購買行為,即時創造更優惠便捷的網路購物環境,電商業者即可掌握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宅經濟商機,創造一波波的宅經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