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熾翼火龍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2-20 11:35
學者看問題/留不住人 產業難轉型
2015-12-20 03:06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和全球化的趨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台灣製造業和服務業「重量不重質」的產業結構也是所得分配惡化的推手,更導致人才外流。
邱俊榮分析,台灣製造業局限代工思維,附加價值遲遲無法提升,但隨著全球化腳步,企業紛紛出走至海外尋求低廉勞動力,國內製造業人力需求減少,大量的低技術勞工流至服務業;但服務業吸納低廉勞力後,仍比照製造業「衝量」的思維,並未轉向高附加價值的型態,導致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不足。
「台灣服務業靠人多好辦事,賺的是辛苦錢。」邱俊榮指出,台灣服務業以批發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就業人數最多,靠大量人力提供服務,附加價值並不高;相較之下,歐美等先進國家的服務業,靠賣商標、專利等技術授權,或是金融服務業設計債券等,用較低成本賺較多的錢。台灣產業附加價值低,不只勞工無法享受經濟成長果實,更衍生人才流失的後果。邱俊榮指出,薪資長期停滯,最後因國內沒有好的就業環境,廠商無法留住人才,產業更難轉型,「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