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月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5-03-16 14:12
補骨頭?顧關節?別傻傻分不清楚
補骨頭?顧關節?別傻傻分不清楚
華人健康網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5年3月16日 上午10:02
推薦4
相關內容
補骨頭≠補關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有高達150萬人為關節炎所苦,僅次於呼吸道疾病及腸胃道疾病,是門診常見疾病的第3位。
補骨頭≠補關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有高達150萬人為關 …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補骨頭≠補關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有高達150萬人為關節炎所苦,僅次於呼吸道疾病及腸胃道疾病,是門診常見疾病的第3位。不過,骨科醫師表示,提到關節保健,仍有許多人存在只要吃鈣補骨頭,就等於補關節的錯誤迷思。事實上,想要擁有靈活關節、充沛活動力,補關節軟骨才實在!
保關節、防骨鬆!保養謹記「軟硬兼施」
亞東醫院骨科醫師吳凱文表示,在臨床經驗中,發現大眾常有錯誤的關節保健迷思,誤以為日常飲食中加強補鈣,就能預防骨質疏鬆,關節活動就會好,更不會有關節炎問題。
事實上,骨質疏鬆的症狀為鈣質缺乏、骨密度不佳所致,較容易有增加骨折風險;而退化性關節炎,則是因關節表面軟骨磨損過度、遭受侵蝕,引起關節僵硬或關節疼痛等症狀,兩者不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也大相徑庭。因此,要維持關節的伸展性、防止骨質疏鬆找上門,日常保養應「軟硬兼施」,包括關節軟骨、骨骼硬骨全面均衡鞏固才正確。
護關節狂吃蹄筋?膠原蛋白補對才有效
吳凱文醫師也強調,要達到關節、骨骼的全方位保養,加強攝取關節軟骨所需的營養素很重要。不過,坊間所盛傳大量食用動物軟骨蹄筋、牛筋、魚皮等傳統「以形補形」的食補方式,雖能適度補充軟骨,修復所需的膠原蛋白、軟骨素等營養素,但在經濟效益上卻不划算。
這種保養方式不僅必須一次食用相當大的量,才可能補充人體所需;在過度調味、烹調的狀況下,往往伴隨有高熱量、高鈉、高油的潛在危機,大量食用不但容易增加肥胖風險,更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平日所補充的膠原蛋白若要充分發揮作用,其能否被人體有效吸收、利用更是重要關鍵!
防退化性關節炎報到!UC-II抑制發炎助軟骨修復
要預防關節炎發生,最重要的是避免軟骨萎縮變形、減緩關節疼痛及發炎症狀。因此,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就是不錯的一種保健方式。事實上,UC-II是由專利技術從雞胸骨低溫萃取,有助軟骨修復的一種膠原蛋白。
當關節累積越多的微小創傷,或者過度運動,而UC-II分泌跟不上受損速度時,就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磨損的發生,增加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哈佛醫學院曾經研究發現,適度補充UC-II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有助舒緩、減少軟骨磨擦、降低發炎反應,以及修復軟骨。
不讓關節炎找上門!抗氧化維生素C不可少
吳凱文醫師提醒,要避免退化性關炎惡化、提早報到,日常生活中,控制咖啡因攝取量、避免抽菸、酗酒,適度補充富含豐富維生素C的蔬果,發揮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形成的作用;並於從事運動、激烈活動前先熱身,讓關節釋放有助潤滑的因子,並保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對於關節軟骨都有一定的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