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11-01 07:41

低鹽並不是少放鹽

每當消基會公布便利商店或市售的熟食抽查結果,無論便當、包子或熱狗、關東煮,鈉含量總是過高時,你會不會納悶這些鈉是從那裡來的,是因為加了太多鹽,以至於過鹹嗎?
鹽或鹹味是一種基本調味,可增進食物的美味,促進食慾,主要的成分為鈉。而鈉是礦物質的一種,可以控制體內的平衡。當鈉攝取得太少或缺乏時,會有疲勞、虛弱、倦怠的現象;攝取過多時,會使水分留在體內,增加血壓及心臟負擔。
許多人以為只要鹽用得少就沒事,其實鈉的來源除了鹽以外,還包括醬油、味精、雞精粉、蠔油等。一般人還很容易疏忽一點,就是大多數的食品都摻了含鈉鹽成分的添加物。
鈉鹽具有高水合性的作用,可以吸收水分,讓食品不易敗壞,具有防腐效果。加上鈉鹽添加物價錢很便宜,當然成為業者的最愛,也造成高鈉食品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程度越高、口味越重的調味食品,鈉含量越高。
因此,光一個便當中的油炸或燉滷肉類主菜,再配上酸菜、醃蘿蔔乾等配菜,所有綜合調味統統加起來,自然會造成鈉超量。仔細想想,便利商店買熟食搭配飲料的促銷,還真有它的理由訴求,因為吃高鈉鹽成分的食品,的確很容易讓人口乾舌燥,想要喝點東西來解渴,只是如此吃吃喝喝之下,熱量攝取反而變得更多。
市面上雖有薄鹽醬油、低鈉鹽或美味鹽等,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這類產品以氯化鉀取代氯化鈉以保有鹹度,雖然鈉減少了,相對地,鉀的成分卻會提高,對於鉀的攝取量有限制的人,最好詢問醫師或營養師後再使用。
食鹽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了傳統的精鹽、低鈉鹽,還有天然海鹽、岩鹽、竹鹽、湖鹽、有機鹽與各式各樣健康訴求的複方鹽等。選擇變多了,但不變的是對鈉的攝取量還是越少越好。
飲食中的鈉攝取過多,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無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減少鹽的攝取,均對降低血壓會有幫助。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