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7-31 07:56
防歐債危機擴散 德法須合作
防歐債危機擴散 德法須合作
德國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會認為希臘很難兌現緊縮財政的承諾,8月下旬可能無法如期償還歐洲央行38億歐元的債券,應該停止9月間對希臘既定的救援貸款計畫,德國政府似乎也無意提供額外援助,導致希臘將退出歐元區的傳聞甚囂塵上。
歐元區的經濟景氣雖然不好,但尚未至整體衰退的地步。希臘此時若果真出現債務違約現象,新政府又拒絕承諾實施更嚴格的金融緊縮政策,被迫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形成危機擴大效應亦在所必然,歐元前景堪憂。
回顧歐洲共同體這一甲子的歷史,政治妥協是各國推進統合的必要手段。歐盟峰會今年6月下旬達成解決歐債問題的協議,仍然是妥協下的產物。身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和最多金援的德國,從原本的消極不作為至接受歐盟峰會決議,除了受到國內失業率連續數月攀升的影響,歐元貶值帶動德國出口激增,才是讓梅克爾總理妥協的主因。理論上,歐盟峰會決議短期內可避免債務危機持續惡化,但就維繫歐元長期穩定而言,歐盟恐仍須設法解決成員國間的利益分歧。
歐元區計畫今年內成立統一的銀行監管機構,今後難免會受到歐盟內英、波、捷或瑞典等非歐元國堅持財政自主權的掣肘。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即意有所指地呼籲,歐盟國家若想避免分裂與走向衰亡,惟有團結與合作解決歐債危機。
歐元區成員對債務國家紓困的態度,顯然不一致。7月上旬歐元區財長根據歐盟峰會決議,同意提供西班牙1000億歐元的紓困貸款案,就受到芬蘭的杯葛,堅持債務國家必須提供現金抵押品作為貸款擔保。芬蘭是少數擁有頂級3A信評等級的歐元區成員,向來主張嚴格的金融緊縮政策,相當程度反映了歐盟邊陲地區金融健全國家對讓渡主權和失去影響力的不安。
隨著歐債危機的擴大,歐元區及非歐元區間的分歧加劇,非歐元區內逐漸成形的次區域集團,亦日趨明顯。北歐傳統經濟強勢國家尋求與波羅的海成員國合作,經濟弱勢且缺乏整合的中歐國家,也希望聯合北巴爾幹國家的力量,儼然想在歐盟內部制衡歐元國家的政策獨斷。未來歐債危機無論如何解決,非歐元成員國恐怕只會愈加關注自身的經濟和安全利益,無助於歐盟邁向政治統合的長遠目標。
歐盟成立歐元貨幣區風險原本就高,在缺乏有效的金融調整機制下,區內任何國家若出現嚴重的財政問題,整個聯盟就可能陷入分崩離析。近日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與IMF代表連袂前往雅典,評估對希臘進行第二輪信貸的可行性,隨後德法兩國再藉著熱線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將竭盡所能維護歐元區的完整性」,顯見梅克爾與奧朗德兩人都意識到,拯救歐元不能只靠任何單一國家。
歐債遠景短期內尚難明朗。靠借貸度日的希臘能否補足數百億歐元的財政缺口,既決定了它留在歐元區的命運,也是促使歐元區發生金融恐慌的因素,尤其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宣布將延至9月中旬才會裁決ESM和《歐盟財政契約》的訴訟案;換言之,德國憲法法院的ESM判決拖得愈久,市場的不確定性就愈多,外界對歐元區重要決策的信心也會愈弱。
目前國際輿論評估歐債危機的結果,或堅信債務國經過痛苦的緊縮政策,終將擺脫困境,或基於體制缺失而認為歐元遲早走入歷史。不過經驗顯示,歐盟統合既未脫離德法聯盟的本質,歐債危機儘管已瀕臨擴散風險,只要德法兩國啟動合作機制,歐債危機亦終能成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