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3-02 14:18
四大慘業淘金秘技
四大慘業淘金秘技
去年一年,台股慘跌,災情最慘重的莫過於是「四大慘業」─太陽能、LED、面板及DRAM,尤其是後面的兩者─DRAM與面板。
例如,去年南科(2408)自結虧損三九八.八億元,南科每股淨值跌到不到五元,只好辦一次超大增資,這個增資股本達一○八三.○三億,創下史上最大股本增資的紀錄,南科的大股東以每股二.七七元自掏腰包來辦增資,當時市場上對南科增資案都十分悲觀,認為台塑集團這次很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南科股價也一口氣跌到一.八元。
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南科最悲觀的時候,美林證券出具一份研究報告,將南科目標價下看○.九元,同時瑞銀也重申賣出評等,這是一份落井下石式的報告。不過南科股價跌到一.八元後就沒有再跌下去了,反而步步走高,元月六日碰上季線,二月九日再攻上半年線,此後南科股價一鼓作氣漲到四.三七元。
南科不但沒有跌到○.九元,反而漲到四.三七元,今年這一波行情,南科漲幅達一四二.七七%,比大盤漲幅大很多。南科基本面依然沒有見到曙光,但是股價能漲那麼多,那是因為去年利空消息不斷,股價超跌了;如今大股東自力救濟,反而把股價拉到增資價格上面。
從南科現象可以去尋找大股東套牢,奮力自力救濟的範例。這一周最經典的是華亞科(3474),由於台塑集團去年大力金援南科,這回華亞科辦增資,台塑擺明放棄,結果全數由美光吃下,美光以每股六.五五元全數吃下華亞科的增資,使持股一下子增為四○%,成為華亞科最大股東,將全權主導華亞科未來營運。
美光這次入股華亞科,其實有不得不的苦衷,上一次美光參加華亞科的增資是在二○一○年,華亞科辦六四億增資的那次,每股增資溢價是二二.五元。美光在增資前持有華亞科一三七.三一億股,換句話說,美光是大套牢狀態。
未來DRAM產業,目前除了南韓三星、HYNIX控大局之外,美光整合華亞科,或者是整合日本ELPIDA已成了抗韓聯盟唯一的選項。華亞科有了美光加持,未來格局也拉大很多。
從股價來看,華亞科最慘跌到三.七三元,如今漲到八.○一元,股價上漲一一四.七%,也比大盤漲幅亮眼很多。目前華亞科漲到七.五元以上,已十分逼近年線的位置(八.二九元),成為「四大慘業」中,技術面最高的一檔。
南科與華亞科都在DRAM領域,力晶(5346)與華邦(2344)已轉型到利基型記憶體,未來波動會小很多。華邦今年打入APPLE供應鏈,成為NOR FLASH的供應商,最近又接到三星GALAXY CMOS感應器訂單,加上外資看好華邦具價值投資的特質,拚命調高目標價,也讓華邦股價從三.五一元漲到六.九六元。華邦越過年線之後股價才折返,目前只剩下條件最弱的力晶沒有什麼動靜。
要說慘的產業,沒有比DRAM更慘,但多數DRAM從低檔反彈都逾一○○%,這裡的選股有兩個要訣,一個是比大股東投資成本更低的價格切入,另一個是技術面超跌,乖離太大,也會出現巨大反彈。基本面找不到著力點的DRAM股都可彈升一倍,那麼其他「慘業」的漲勢就有線索可尋了。
比DRAM還慘的可能是面板,友達(2409)已公告虧損六一四億,創下歷年虧損最多的紀錄,奇美電(3481)還沒有辦法說,但虧損金額可能不會輸給友達。其他規模較小的華映(2475)去年虧一二四.四五億,彩晶(6116)虧七四.六九億。台灣的面板業,去年可能虧損的金額會高達一千五百億,這是十分驚人的紀錄。
面板會虧這麼多,主要因素是南韓的三星與LGD與全力朝中小尺寸邁進,這次三星將LCD部門併到SMO,動作大得不得了,可以看出三星將全力鞏固AMOLED的技術,但台灣的面板雙虎卻一直在大尺寸面板使力,未來前途不免讓人捏冷汗。
這次友達從一一.七彈到一八元,碰到年線後回檔,如今跌到一四.八元,友達還有美國官司訟訴的利空,未來前景堪慮。奇美電(3481)從一○.九五元漲到一七.五元,卻因為董事長人選難產,加上奇美電被發現海外舉債金額超出想像,股價又跌回一四.二元,看起來未來前途仍坎坷。
以前選面板的,通常都是選大不選小,但去年元大科技(8069)異軍突起,中小尺寸反而有利基空間,於是面板的兩隻貓──彩晶與華映,今年表現反而比友達、奇美出色。華映目前每季虧損在三十幾億,第四季虧三三.七五億,比第三季三六.一一少一些。不過彩晶從虧損二五.八八億縮小到一八.七億,反而可以看出彩晶的轉型漸有成效。這次彩晶股價自一.二元漲到三.八九元才告一段落,漲幅達二二四%,是四大慘業中表現最出類拔萃的,比起華映從一.○六漲到二.六六元還出色。
彩晶在基本面漸有著力之處,多次減資後,股本只剩五八五.八四億元,負債只有一六四億,這比起友達三千多億,奇美電四千多億,彩晶的自有資本達六五.七%,可說已十分出色。目前彩晶每股淨值五.三六元,擁有一座五代線,已轉型為中小尺寸面板供應商,對象是非蘋果的智慧手機廠及平板電腦;去年中小尺寸出貨四億片,年增率達六五%,在南京廠布觸控一條龍,貼合與模組月產一二○萬片,保護玻璃自產四五萬片,過去在基本面完全使不上力的彩晶,漸漸有了著力點。
另一方面,彩晶持有一八%的和鑫光電(3049),在董事長張文毅下台求去後,已完全由彩晶拿到經營權。未來和鑫將全力專攻AMOLED技術,今年以來和鑫在換了經營團隊後,股價從六.四七元漲到一七.三元,也攻過年線,漲幅高達一六七.三八%,對彩晶帶來助力更大。
去年中小尺寸面板由元太科技出類拔萃,股價一口氣漲到七三.三元,今年元太基期太高,基本面又下滑,股價一度跌到三二.七元。今年不起眼的彩晶也許是一匹黑馬,今年彩晶拉出一波二○○%以上的漲幅,也許股價朝淨值方向前進,會是今年的目標;因為上一次彩晶的六三.四億元私募,每股也是五元,彩晶攻回五元應可期待。面板股的投資,今年棄大就小,可能是重要法則。
還有一個「慘業」──LED,上游晶粒、下游封裝還沒有到那麼慘,但是最上游藍寶石基板則是跟太陽能一樣,從去年上半年一路反轉,災情最為慘重。藍寶石基板最炙手可熱的時候,越峰(8121)漲到一七三元,兆遠(4944)在興櫃也是百元起跳,在興櫃的兆晶(4969)去年初股價一度漲到一七九元,晶美(4990)更是漲到二二○元,後來合晶(6182)轉投資的合晶光電(5221)更是一上興櫃就漲到七八元。
但是好景不長,從第三季以後,藍寶石基板報價一路下滑,基板廠紛紛出現虧損,股價也跟著一落千丈,越峰從一七三元跌到三四.一元,兆遠從一上市的七四元跌到一五.二元,晶美從二二八元跌到一二元,兆晶從一七九元跌到一四.四八元。鑫晶鑽(5231)也從八八元跌到一八.五元。後來有鴻海入股鑫晶鑽與兆晶換股合併,兆晶則更名為鑫晶鑽;絕大多數的藍寶石基板廠股價跌幅都超過九○%。
股價跌了那麼多,當然大股東都是套牢一族,像兆晶辦了一次增資,每股五五元,晶美是每股六○元,鑫晶鑽是一股五八元,後起之秀的佳晶(5242)則是每股八○元。兆遠上市是每股六○元,藍寶石基板因為被視為明日產業,大股東雄心萬丈,這次套得最慘。
不過經過一翻寒澈骨的殺戮,日本在三一一地震後加速建置LED照明,日本積極向外採購散熱基板與藍寶石基板,台灣廠品質優越,成為日本轉單的受益者。這一周兆遠率先發動漲勢,股價一口氣漲到三九.三五元,股價已大漲一五八%,而越峰從三四.一元漲到七三.四元,股價也大漲一一五%。有了兆遠與越峰帶頭,對興櫃的兆晶、晶美、合晶光與佳晶也會帶來比價上漲的效應。
最近報紙以「LED照明提前到」,又拉動國內LED股一段漲勢,本周億光(2393)已大漲七.一元,晶電(2448)大漲七.四元,璨圓(3061)也大漲四.九元,泰谷(3339)上漲一.九五元,久元(6261)漲二.六元;照明的艾笛森(3591)大漲九.二元,一度寫下八○元波段新高。整個LED族群,成為這一波八千點盤整行情最亮的族群。
去年才上市的廣鎵(8199)正好趕上LED不景氣,去年以每股一二.一五元上市承銷,今年晶電(2448)悄悄加碼買進廣鎵股權已逾五一%,未來廣鎵將成為晶電重點持股對象。過去廣鎵在興櫃的價格都在三、四十元的價位,這回在產業低檔上市,潛力值得期待。
剩下另一個「慘業」是太陽能,這次新日光(3576)率先站出來公布去年年報總共虧損二八.九八億元,新日光同時公布元月虧一.六九億,理論上,這是超級大利空,新日光一股虧掉七.七六元,但股價仍創了三五.三元波段新高,可以看出大家對二○一一年的利空已經完全消化了,關鍵在二○一二年全球太陽能產業是否陽光普照。
去年底以來,太陽能族群率先拉出一波漲勢,綠能(3519)從二一元漲到四六.八元,達能(3686)從一○.○五元漲到二八.二元,中美晶(5483)從三五.三五元漲到六九.六元,合晶(6182)從一四.一五元漲到二九.五元,上游股表現都很出色。中下游模組廠,像業績最差,前三季就大虧三三.一三億元的益通(3452)股價卻出現飆漲,從九.一一漲到二一.七元,連拉漲停;茂迪(6244)也從四二.五元漲到七○.八元,整個太陽能股最少都拉出一倍以上的漲幅。
目前從基本面看,太陽能模組廠元月營收都成長逾二成,昱晶(3514)、昇陽科(3561),新日光產能利用率回到八成,加上日本轉單效應,使太陽能產業看到一些曙光。
不過,整體產業復甦力道仍不明朗。在香港上市最具代表性的保利協鑫(03800)從一.六七港元最高漲到三.二四港元,漲幅仍不及台灣的太陽能股;中國在美掛牌的江蘇無錫尚德、江西賽維(LDK)、天合光能(TSL)、晶澳(JASO)股價表現都差強人意。從這個現象來看,台灣的太陽能股可能必須面對漲多後的追高風險與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