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廷 發達公司經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9-03 10:37

《熱門族群》金雞母變錢坑,鴻海、晶電悶

【時報-台北電】電子產業景氣變化迅速,明星產業不用多久的時間就會淪為紅海殺戮戰場,包括叱吒一時的TFT面板,近年當紅的LED和太陽能,今年以來的市況可說直直落。
這也使得曾造成市場轟動的多起併購和入主案,包括鴻海集團群創併購的奇美電 (3481) 、晶電 (2448) 近期拿下的泰谷 (3339) 、台積電 (2330) 和英業達 (2356) 分別入主的茂迪 (6244) 和益通 (3452) ,都從當初滿心期待的「金雞母」,淪為「拖油瓶」的角色。
鴻海集團向來以併購做為推動公司成長的重要手段,不過群創合併奇美電,在市場供過於求之際,產能反而變成了包袱,產能愈多虧損也愈大。
而且原奇美電龐大的產能,不僅是原群創吃不下,就連從手機做到液晶電視的鴻海都吃不消。
過去,群創以「群創模式」起家,以少量的面板產能,兼具系統組裝作為出海口,讓群創在液晶循環低潮之際,仍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獲利表現,不至於產生鉅額虧損。
不過自從三合一以來,3家公司合併、整頓煞費功夫,又碰上史上最長的一次液晶循環低潮,新奇美去年下半年陷入虧損,至今已經連續虧損4個季度。鴻海今年第1季稅後淨利約144億元,但是奇美電1個季度就虧掉130億元,即使是首富恐怕也受不了。
晶電近兩年來積極進行水平整合的動作,2009年先後投資南亞光電和泰谷,取得了南亞光電約4成的股權,與台塑同是南亞光電的大股東,而晶電技術團隊也進駐南亞光電。
此外,晶電入股泰谷、取得不到2成的股權,其後又入股廣稼,持股比率高達5成,晶電可以掌握4家公司的產能,建構了泛晶電集團。
當初,晶電的想法就是希望透過結盟,達到技術、專利等平台共享的好處,此外擁有了全球數一數二的磊晶產能,集團共同採購更有議價力,未來在成本上會更有優勢。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不到一年的時間景氣卻是急轉直下,市場嚴重供過於求,產能反而成為一種負擔。而且兄弟爬山得各自努力,在市況不好的時候得各自搶訂單,體質比較不好的兄弟公司營運狀況不好,反而侵蝕晶電的獲利。
晶電第2季營收55.35億元,季增率24.4%,毛利率因為產能利用率滿載,而且產品組合改善,大幅回升到27.9%。不過受到業外轉投資拖累,稅後純益7.19億元,略低於預期。
晶電第2季主要業外投資損失,包括廣鎵、泰谷以及與聯電合資的山東廠,3家公司營運表現不佳、都是單季虧損,因此業外投資損益,從第1季的獲利8,800萬元,翻轉為虧損1.3億元,拖累了晶電財報表現。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袁顥庭、王中一/台北報導)
TOP
關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