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8-19 06:00
美國副貿易代表 Brendan Lynch 率隊的訪問印度計畫周日 (17 日) 突然叫停,原定下周一 (25 日) 啟動的美印第六輪貿易談判無限期延後。這場持續數月的貿易爭端正將印度推向全球經貿博弈的風口浪尖。
美印貿易談判崩盤!莫迪誓言自力更生 印度製造能突圍嗎?(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以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印度商品加徵高達 50% 的懲罰性關稅,創下美國對貿易夥伴的最高稅率紀錄,加上此前對汽車零部件等關鍵出口品徵收的 25% 關稅,直接影響 28.9 億美元貿易額。
面對經濟施壓,印度總理莫迪上周五 (15 日) 在獨立日 103 分鐘的演講中,以破紀錄時長提出「新印度」願景,誓言打造「自力更生的印度」。
莫迪雖未點名美國,但字字直指貿易霸權。「新印度」將用本土製造替代進口依賴,年底推出首款自研晶片,1200 個地點勘探關鍵礦產,農業和工業自力更生被列為國家戰略核心,並承諾絕不犧牲農民利益換取任何協議。
《路透社》報導指出,這一表態反映印度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尋求自主發展的複雜心態。
目前美印貿易談判陷入雙重僵局。美國要求印度開放佔 GDP16%、涉及近半數人口生計的農業和乳製品市場,但莫迪政府已明確劃出「絕對紅線」。美方施壓印度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而印度 9% 的 GDP 依賴能源進口,且俄羅斯石油佔其能源供應三成以上。
印度外交部反擊道:「美國和歐盟仍在購買俄羅斯商品,卻單獨懲罰印度,這是不公平的。」印度國會議員 Shashi Tharoor 更直言稱美國試圖讓印度犧牲主權換貿易「不可接受」。
貿易摩擦已重創印度產業界。鋼鐵燒結工協會透露,幾乎所有美國訂單被取消,貨物積壓如山,出口組織聯合會描述企業面臨原物料貸款和貨櫃艙位雙重壓力。
最新數據顯示,印度 7 月貿易逆差擴大至 273.5 億美元,創 8 個月新高,進口成長持續超越出口成長。作為印度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恐因關稅暴跌 60%,拖累 GDP 約 1 個百分點。
此外,民間抵制浪潮加速擴散。與執政黨印人黨相關的「本土覺醒論壇」分發《替代清單》,號召用本土品牌 Dabur 香皂取代 P&G,塔塔茶淘汰星巴克 m
在社群媒體上,麥當勞、可口可樂、iPhone 商標被貼「禁止」符號,蘋果手機、星巴克和 mexta 平台也成為眾矢之的。
這場博弈背後是印度製造業的結構性困境。工業基礎設施不足、物流運輸落後、監管複雜、土地徵用緩慢、技術落後與技能錯配等問題長期限制發展。
「印度製造」計畫 2014 年啟動時設定 2025 年製造業佔 GDP 比重達 25% 的目標,如今加上美國關稅壓力更顯困難,雖然莫迪政府正推動商品及服務稅改革降低稅率,試圖透過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突破困局,但全球貿易平衡破裂的背景下,「新印度」的自力更生之路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