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流域 發達公司副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1-10 06:50

外資買公債 明起設限

【廖珮君、李亮萱╱台北報導】為防堵外資熱錢「假買債之名、行炒匯之實」,金管會和中央銀行聯手祭出「限制熱錢流動」措施,明天(11日)起,外資匯入資金投資買賣斷公債,不論天期長短,一律納入匯入資金30%額度內,目前超限者,則可持有到期,惟不得增加新部位。
這是繼印尼延長外資匯入,停泊在銀行定存須鎖1年的限制熱錢流動政策後,第2個針對短天期貨幣市場有價證券工具,實施限制熱錢流動的亞洲國家,也是台灣睽違15年後,重新把所有公債,不論天期長短,一律納入投資限制中的打熱錢措施。
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截至上月26日止,外資持有公債金額約2500億元,其中存續期超過1年以上的公債佔55.7%,也就是說,約近1400億元外資熱錢「假買債之名、行炒匯之實」。
台灣公債殖利率無利可圖

外資未買股的5200億元 資金停泊狀態
金管會昨宣布,明天起存續期超過1年的公債,將併入外資匯入30%額度內,超限部位,可持有到期日止,惟不得增加新部位,這是繼去年金管會,取消外資匯入可停泊定期存款後,再次限縮國際熱錢的投資範圍。
證期局主秘吳桂茂解釋,現行規定是存續期1年以下的公債,才有外資匯入資金30%限制,但存續期超過1年以上者,則無限制,也就是說,過去外資匯入1億資金,可全部買存續期1年期以上的公債。
央行認為,過去2年來,外資持有公債部位大幅增加2150多億元,但我國公債殖利率遠低於美元和歐元,顯示外資投資國內公債市場「無利可圖」,卻有炒匯之疑,央行建議金管會,恢復1995年時政策,將所有公債投資設限。金管會說,此舉是配合央行外匯管理政策需要,且因外資在公債市場成交比重約1~2%,對市場影響在可接受範圍內。
學者:長期對股市是利多
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說,金管會與央行聯手,將外資買公債,存續期逾1年公債,限匯入資金30%,顯示央行對抗熱錢壓力甚大,短期具嚇阻效果可減輕台幣升值壓力,但對股市影響有限。
債市交易員則說,因舊有超限部位,可持有到期,意即只對新匯入資金設限,也就是說,市場約1400億元的超限公債部位,不會立即有挹注股市或撤出的壓力,惟長期對股市應屬利多。
央行國庫局長黃政聲說,過去央行希望外資匯入後,能長期投資,對存續期超過1年期公債並未設限,但外資資金過多,與金管會、財政部商議後,對外資投資公債,不論存續天期長短,一律納入匯入資金30%額度內。央行第一線承辦人員表示,外資持有公債並非為套利,設投資限制後,預料長天期的公債利率將可望回升。
報你知
買賣斷公債
債券分為買賣斷交易及附條件交易,買賣斷指單純買入或賣出,換取該債券所有權和本息兌領的權利;附條件交易則是指進行債券交易時,即約定一定利率與承作天期,到期時買賣方依原約定買回或賣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