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5-08 18:32

美國關稅拉貨潮助攻 4月出口年增三成、創次高

2025-05-08 18:26:54 記者 丁于珊 報導
財政部今(8)日公布4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4月出口486.6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表現優於預期,月減1.8%、年增29.9%,為連續18個月正成長;累計1至4月出口1,782.3億美元,年增20.6%。4月進口414.6億美元,年增33%,主因科技產業鏈的國際分工模式及出口引申需求強勁,加以資本設備購置擴增所致;累計1至4月進口1,473.8億美元,年增20.4%,今年前4月出、進口值均創歷年同期最高。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4月出口表現優於上月預期,主要因人工智慧與新興應用商機持續熱絡,部分科技產品進入新品上市週期,加上美國宣布暫緩加徵高額對等關稅,帶動新一波拉貨潮與急單接續湧現,使4月出口在淡季當中展現強勁張力。
觀察4月主要出口貨品表現,11大貨類當中,8個貨類上升、3個貨類下降,持續由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為出口主要成長動能。在資通與視聽產品方面,主因受惠人工智慧浪潮,帶動AI伺服器需求,資料中心建置也維持活絡,推升4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達188.3億美元,續創歷年單月新高,更是2004年1月以來出口規模首次超越電子零組件,年增率達60.5%,為11個貨類中表現最好。
增幅居次的是電子零組件,出口 164.1 億美元,年增26.8%,除了因去年同期基期較低外,需求面貢獻更大,其中積體電路 4月出口年增28.2%,當中尤其是DRAM因電子終端產品對記憶體搭載容量提高,售價同步調升,帶動4月出口年增率達1.1倍。
傳產貨類方面,出口表現逐漸趨於分化,其中塑橡膠及其製品與紡織品因買氣清淡,運輸工具受自行車外銷減弱,4月出口年減幅度介於3.4%-7%。化學品因外銷美國醫藥製劑倍數成長,帶動整體出口年增15.2%;礦產品因柴油需求升溫、光學及精密儀器因半導體檢測設備及鏡頭出貨維持活絡,4月出口分別年增13.6%、13.3%。
此外,蔡美娜提到,近幾年因美中經貿對抗,帶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台商回流,加上AI商機橫空出世,使我國出口貨類結構出現重大轉變,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佔總出口比重由2022年的13.5%到今年前4月已達35%,為歷年同期最高紀錄,與電子零組件35%旗鼓相當,翻轉過去21年由電子零組件獨大的局面,而兩者合計,科技產品佔總出口比重達7成,亦來到歷史新高點。相較之下,傳產貨類因受到科技產品擠壓,以及近幾年在國際間遭逢產能過剩壓力,今年前4月佔比降至三成,來到新低點。
在主要出口市場表現方面,4月對東協與美國都創下單月新高紀錄。對東協出口為104.6億美元、對美出口131.5億美元,分別年增60.2%、29.5%,都以資通與視聽產品為主要成長引擎,其中東協表現最突出為馬來西亞,4月出口年增2.2倍,在高速成長下,馬來西亞4月成為我國第三大出口國,僅次於陸港與美國。對日本有止跌回升現象,4月出口年增13.3%,主要是資通與視聽產品出貨擴增。對陸港出口138.2億美元,因電子零組件出貨增強以及低基期效應,年增率達22.3%,為連續三個月雙位數成長。歐洲則持續下滑17.4%,表現較弱。
在五大主要市場之外,值得關注的是,4月對墨西哥出口增幅達3倍,居各國之冠,蔡美娜說明,主要是因美墨加協定,同時也因墨西哥具有鄰近美國地理優勢, 成為全球供應鏈重組下的熱門據點,與我國在資通相關產業互動越來越頻繁。
展望5月,財政部預估,美國對等關稅有90天豁免期,提前拉貨潮與急單現象應會持續,預估5月出口將介於429-448億美元之間,年增15%-20%。
蔡美娜表示,由於美國開徵高額關稅強度超乎各界預期,後續跟各國談判還未定,國際間不確定性急遽升高,衝擊經貿活動,國際預測機構普遍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減緩難以避免;不過AI商機持續,國內半導體業者在製程及產能都具有優勢和競爭力,這兩個因素都可以有效維持我國外銷動能。
綜合全球景氣走向以及AI發展前景,蔡美娜認為,今年上半年出口值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的機率相當高,不過受到提前拉貨潮干擾,全年出口可能會出現反季節走勢,呈現上半年淡季不淡、下半年恐旺季不旺的現象,成長率同步開高走低,上半年高揚、下半年轉向較為低緩走勢。
蔡美娜進一步表示,今年1-4月平均單月出口值為446億美元,已超越先前高點2022年1-4月平均單月出口值406億美元,以2022年1-6月平均單月出口值411億美元計算,今年5、6月單月只要達到342億美元,就可追平2022年紀錄,因此今年上半年出口值有高機率可創下同期新高紀錄。
至於近期匯率波動對5月出口影響,蔡美娜表示,影響程度難以預估,主要因匯率經過前幾日變化後,今日又較為止穩,短短幾天的價格變化,廠商是否與客戶重新議價很難講,匯率升值要持續維持一定程度,廠商才可能與客戶進行磋商,且若廠商在產業具有優勢及競爭力,在價格上也會較具有話語權,因此每個產業、每家廠商面臨狀況難以一概而論,很難預估匯率對於出口影響多少。
(圖片來源:財政部)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