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5-07 07:48

不要輕易給他人「做配角」!--1

不要輕易給他人「做配角」!--1
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欣賞他人,要謙虛有禮;
但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把這份「謙遜」變成了「自我否定」,把每一次對別人的讚賞,都變成對自己的貶低。
久而久之,你在別人眼中,就不再是那個發光的人,而成了烘托他人光采的背景板,活生生把自己從主角變成配角。
不是你不夠好,是你太習慣讓別人站在聚光燈下,而自己退到角落。
你以為這是善意,是修養,是溫柔,卻忘了,每一次放低自己,都可能換來別人對你的輕視。
健康的讚美則不會得到那麼糟的結果,這是我們今天應該學會的重點。
你並非真的不如他人,而是你的語言與態度,一再把自己推到舞台的邊緣。
1. 把自己縮小,不是真正的謙虛
很多人誤以為,過度讓人、主動退位,是一種修養。
但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貶抑」(self-deprecation),指的是人們為了迎合、討好他人,刻意將自己放低,以換取認同或避免衝突。
這種自貶式的態度,不僅無法真正建立起深厚的關係,反而容易讓人誤以為你沒有能力,也沒價值。
雖然過度膨脹會令人輕視,但過度貶低自己也有同樣的效果,謙虛過了頭就會自損。
舉個例子:
當你在職場中說:「我做不到啦,這種事你比較拿手」,乍看是謙虛,實則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
長期下來,別人會真的以為:你不太行。
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的研究顯示,一個人若經常表達出「無能感」,不僅會影響他人的觀感,更會削弱自己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讓你真的開始懷疑自己、退縮行動。
總是看自己的缺點、批評自己,並將它說出來,對你有害無利。
我們應該有自我檢討的能力,也不應太過張揚,但沒必要的自貶更沒意義。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