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4 06:30

〈財經週報-對等關稅因應〉全球布局無用 台廠積極與客戶協商

2025/04/14 05:30
   

業者認為,面對川普關稅戰,除非把廠房移到美國,否則全球布局也是無用。圖為台商在賴索托工廠。(歐新社)
記者張慧雯/專題報導
面對川普關稅戰,業者多認為,除非把廠房移到美國,否則全球布局也是無用。此外,出口至美國的產業影響最大,科技產業中包括電子代工業、網通、顯卡、伺服器等,傳統產業中則包括紡織、機械、工具機等,業者多表示「嚴陣以待」,將與客戶積極協商應對困境,也呼籲政府要進行廣泛性協商、降低對產業影響。
面對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台灣電子產業嚴陣以待,由於品牌客戶的訂單動能將從組裝廠、零組件供應商向上層遞,範圍包括散熱、電源、機殼,被動元件等,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台系原廠委託設計製造商(ODM)積極攜手客戶應對困境,目前可確定第2季訂單大多不受影響,但下半年則存在變數。
第二季訂單多不受影響 下半年存在變數
供應鏈指出,如AI伺服器等大型產品,在上游供料順暢的前提下,從客戶下單至成品交貨、測試,需要大約一季的時間,因此已排入生產線的訂單不能說砍就砍,加上雲端服務供應商需求仍然存在,不少客戶面對「地圖炮」似的對等關稅,也難以要求代工廠另闢生產據點,但難免會重新評估市場成長性與資本支出。
對小型電子產品而言,台廠在過去疫情期間,已在PC供應上最大程度地提升韌性與彈性,因此後來較能確定的訂單能見度通常不超過一個季度,「客戶確實比較能有下修空間」,後續若輸美不利將轉而銷往其他市場,過程中難免擠壓到原訂的生產配額,而更小型的穿戴裝置產品則不排除大幅縮減對美供應量。
日、韓、歐關稅較低 機械業受災不輕
傳產方面,各方預料成衣廠將是最大受災戶,但台灣成衣大廠儒鴻(1476)、聚陽(1477)皆表示,根據合約關稅是由品牌客戶負擔,目前為止接單、生產一切正常,按照合約走,之後的訂單則要再溝通。
機械、工具機業者受災情況也不輕,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指出,關稅提高使得成本增加,將會衝擊到客戶的購買意願降低,尤其競爭對手日、韓、歐盟關稅低於台灣,對台灣廠商更為不利。
最令人擔心的是,高額關稅恐使全球景氣下修。根據TrendForce集邦科技最新調查,由於總體經濟自2024年至今尚無好轉跡象,加上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可能引發通膨、經濟衰退,下修包含AI server、server、智慧手機和筆電等終端市場的2025年出貨量展望,將影響各企業的今年獲利。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