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05:30
美國經濟依然強勁,美股也欣欣向榮,大選結果應只擾亂短期走勢。 (歐新社)
■魏錫賓
美國週二總統大選,因勝出者的不同,可能重塑國家間的互動模式;聯準會(Fed)將在週三召開2024年第7次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則要決定政策利率的調整幅度。全球投資人關切的政經大事就要在幾天之內確認,可是股市波動難免,終會尋求各種藉口回歸趨勢。
如果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不管在民主或專制政體,應該沒有一位領導人不希望股市欣欣向榮;不過,從過往的資料可以發現,不管是誰當家,股市有漲有跌。即使在市場之外,還有一隻看得見的手,希望撐起市場的頹勢,卻總是無法長期左右股市的漲跌與避免景氣的收縮。
政治影響經濟與股市,可以透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規制定調整修正,甚至直接介入救市或壓制價格等多種管道與手段,是舉足輕重的參與者,但並無完全決定金融市場的能力。從美國大選前後的股市表現,亦能看出這樣的現象。
2012年民主黨的歐巴馬連任、2016年共和黨的川普勝出、2020年民主黨的拜登擊敗川普,搶回執政權,可是即使政黨輪替、三人理念、決策作風有異,美股在選後3個月、半年,甚至1年卻都同樣上漲。美股走勢與何人當政即使有關係,但趨勢是決定市場走向的主要力量。2008、09年全球金融海嘯後,進入股市大多頭行情,近3屆美國大選前後股市都上漲,也是剛好處在順風處;往前在2000年時,情況就剛好相反。
美國大選的美股效應,應只是一時,而對台股的影響,則可以產業經濟學中提到的「長鞭效應」說明。在一供應鏈中,從終端客戶到供應商的關係中,每一部分所需求的安全庫存會越來越多,譬如電腦需求的增減,電子零組件製造商感受更大;因此台股與美國大選的關係,更適合由台美經濟、台股與美股的關係解讀。當美股上漲,總市值更小、處在科技產品供應鏈上游的台股漲更多,也算合理。
對投資人來說,本週另一件大事是FOMC會議,聯準會過去貨幣政策的決定有其獨立性及延續性,相較於政治變動,應更具可預測性:此次公布的會議結果,大致將延續9月的降息決策,只是經濟依然強勁,可能僅降息一碼。
美國大選很快會有結果。理論上除非徹底改變基本面,否則單一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通常非常短暫,不過政治可以很複雜,總統選舉結果可以變成連續事件,因為總統的每一單項決策,對市場都有可能造成市場的波動。然而,制度有約束力、個人的行為也有方向性,經濟人可能提早因應,整體地看,不管誰當選,投資人、廠商與消費者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愈是民主的國家,愈由集體意志凝聚政策方向,政治力對經濟的影響愈是分歧、分散,愈容易被經濟力消化。
股市常在一片看好聲中下跌,在絕望中上漲。美國經濟極具韌性,在通膨逐漸恢復至2%的過程中,勞動市場、經濟表現依然未陷入困境;不過,美股在這段期間也配合地維持了強勁走勢,是否「已反映」,就和大選結果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