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7-10 07:53

師易玄學:「三伏天」來襲!閣下做好準備沒?--1

師易玄學:「三伏天」來襲!閣下做好準備沒?--1
「三伏天」的「伏」就是的「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 《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後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
三伏天
「伏」,乃是藏陰氣於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