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3-10-04 03:36

生醫股蓄勢 法人押寶年底翻身

2023.10.04 03:00
工商時報 黃惠聆

今年以來美股漲幅超過1成,期間醫療生技指數不漲反跌,表現落後,亦代表有補漲空間,部份生醫股具上漲潛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生醫基金今年來前10名

今年以來美股漲幅超過1成,期間醫療生技指數不漲反跌,表現落後,亦代表有補漲空間,部份生醫股具上漲潛力,成為法人看好年終適合押寶重要標的。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糖尿病藥龍頭大廠股價大漲超過美股表現,如禮來藥廠年迄今股價強彈超過5成,同樣為胰島素大廠且近年搶占肥胖症藥品市場的諾和諾德今年來股價漲幅逾3成,只不過,部分疫苗股今年的走勢不如預期。

值得留意的是,自8月初股市修正以來,NBI指數跌幅3.52%,相較於全球股市下跌7.22%表現較為抗跌。百達投顧指出,生技走勢本來就與全球股市相關性較低,特別是近期股市普遍受到Fed利率政策影響,而生技表現較受藥物研發成果左右。


Immunovant公布其自體免疫疾病療法的早期試驗結果後,被分析師認為是最佳結果,單日漲幅超過9成,其重要股東Biohaven的股價也隨之上漲超過3成,其競爭對手Argenx的股價則下跌約7%。

相較於今年市場關注的生成式AI發展,科技股受到帶動,全球股市漲幅約近10%,百達投顧認為,NBI生技指數截至目前仍下跌約5%,價位相對便宜,整體更具回升空間。後續生醫相關領域值得留意的題材包含肥胖治療、新型抗憂鬱症藥物等,都有值得留意的個股亮點。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隨宏觀環境趨於穩定,對2023年剩餘時間的前景更加樂觀,尤其偏好中小型生技股,因為其具有優越的成長前景,此外,相對大型生技股而言估值也較低。

醫療產業今年表現是分歧,江宜虔建議,投資生醫產業應多元分散配置,製藥可著重於具藥品研發領導地位的大型製藥股,生技產業以中小型受惠於併購題材的企業為布局核心,醫療器材偏重於具高端健護管理儀器商機紅利的相關類股,醫療服務則著重於受惠於聯邦醫療保險優勢計劃的市占龍頭企業。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