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39/13978.jpg)
-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7 08:34
張金鶚:政府帶頭炒樓 太荒唐
2010-02-27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國產局日前又以每坪600多萬元的高價,標售國有土地,在亞洲房價已經超漲的此刻,多數國家都祭出政策抑制房價泡沫,但我們的政府非但沒有政策,居然帶頭炒作,這實在是相當荒唐。
政府也許是著眼於財政利益,才會趁著這個時機標售國有土地,但結果是:政府僅獲得短期的財政利益,卻損失了更多的社會利益,尤有甚者,由於民眾買不起日漸高漲的房子,民怨必然再起,政府這種帶頭炒高房價,一定會失去民心,這實在不是一個「苦民所苦」的政府應有的作為。
除了失去失去民心,政府在房價超漲的此刻標售國有土地,更將推升房價,使得國內房市泡沫風險為之升高,對台灣當前的經濟也極為不利,聽說過一陣子政府還要標售土地,這實在讓人困惑,房價飆漲已是十大民怨了,政府迄今還不了解民眾的感受嗎?
政府決策者應該要明白,公有土地標售與私有土地標售的意義,絕對是不一樣的。公有土地必須有公共利益的考量,而非僅是為了短期的財政收入而已。舉個例子,幾個月前北京政府把幾年前李澤楷在北京標得的土地收回,北京政府不允許業者囤積炒作土地,因此強勢的回收土地,以此抑制土地的飆漲。
反觀台灣聯勤那塊土地,幾年前被業者標走後,又轉手賣掉賺了錢,至今還未開發,台灣很多國有土地就是這樣買來買去,鄰近的房價也因此扶搖直上,近年台北房價高漲,政府難道沒有責任嗎?
我認為公有土地標售應該要做一些有助公共利益的事,而不只是拿來蓋豪宅,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國有土地目前採「價格標」的標售方式必須重新檢討,國有土地不應再賣給出最高價的人,而應讓所有有意標購土地者提出開發計畫,說明回饋、公共設施的規劃,經審核後讓提出「最佳有效利用者」得標,並且限期開發。
目前公有土地的標售都是採「價格標」,出最高價者標得土地後,養地、炒作、蓋豪宅,政府根本無權置喙,這不但不符合社會正義,而且也會推升國內房市泡沫風險,非常不應該的。我認為公有土地標售應該秉持長期的社會公益為目的,而非短期、財務的需求。
為免公有土地標售助漲房價飆漲,正本清源的作法應從修正標售方式著手,藉由限期開發、結合公共利益的「最佳有效利用」的標售方式,來取代目前的價格標,惟其如此才能提升公共利益並且紓解台灣房市泡沫風險。(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口述,記者于國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