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1-18 17:18
產業用紡織品成為潛力巨大的“未來之星”
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討論的最後一個話題是關於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屬於高性能產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勞動力素質要求高等特點,因此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與紡織、針織產品相比較,產業用紡織品無論在應用還是技術方面都已經呈現出很好的發展趨勢,其增長速度比紡織品整體增長速度更快,所占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因此,產業用紡織品成為蘊涵巨大潛力的“未來之星”。
100億美元的背後
產業用紡織品的增長,不僅僅局限於歐洲市場,亞洲更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德國德爾登集團常務董事亨德里克•德爾登說:“從2005年到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預計增長200億美元。這200億美元當中的一半,也就是100億美元,將會從亞洲、從中國產生。因此產業用紡織品的市場以及需求增長率最高的地區,應該是在亞洲。”
“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對此荷蘭皇家天佳集團首席執行官韋樂深信不疑。他曾為著名的行銷人士,對市場有最直觀和深刻的認識,他同樣認為市場的增長主要在亞洲,亞洲國家產業用紡織品將會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並且他還大膽地預測:到2060年,亞洲將使人口優勢轉變成經濟發展的優勢。全球的生產運動主要是由成本驅動的,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將變成由市場需求所驅動,所以歐美的地位將會進一步下降,全球將會成為一個多縫隙的市場,從而進行行業間的上下游整合。因此亞洲將更積極地參與到技術的創新中。中國、印度以及韓國將會在全球的經濟變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逄奉建表示,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提升了核心競爭力,並不斷進行科技攻關,其完成的“年產45000噸粘膠短纖維工程系統集成化研究”專案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首創及研發了11項新技術、12種新型裝備,實現了“五個之最”:單線產能世界最大、能源資源消耗最低、中國廢水綜合治理效果最好、自動化控制水準最高、大容量國產化工藝裝備最早實現柔性化生產。這是中國紡織行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首次獲得的科技大獎。同時,這項成果也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了中國同行業的大發展。由此可見,中國已經參與到世界的技術創新活動之中,並在該領域邁出了一大步。
上海將是下一個金融中心
要想預知紡織行業的發展,首先需要瞭解今天經濟形勢的變化。韋樂說:“2008年的經濟危機代表了紐約作為20世紀金融中心的終結,上海將會成為下一個候選城市來接替紐約。”
從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趨勢來看,亨德里克•德爾登表示,德國的產業用紡織品占紡織業總產量的52%。而來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數字表明,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目前占到17%的份額。中國是17%,德國是52%,這之間的差距預示著中國的潛力是巨大的。
在本屆國際紡聯年會上,亨德里克•德爾登還向聽眾展示了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國家——中國和印度的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情況。他認為:“中國今天已經是一個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大國,目前其增長率預計是5%,所以到2010年中國將占世界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的26%。然而印度產業用紡織品的起步比較低,增長會更快一些。到2010年,印度產業用紡織品將占全球市場的9%,所以到2010年,中印兩國的產業用紡織品將會佔據世界產業用紡織品的1/3。在亞洲,無紡布的增長在5年時間內將會從14億噸漲到26億噸,差不多翻了一番,這也意味著其年度的增長率接近20%,其中大多數的增長,將集中在中國。”
機遇背後的挑戰
“談到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機遇和前景,我想瞭解當今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面對這些挑戰,國家和有關協會是否有相關的政策和足夠的資金來支援這一行業的技術革新和技術研發?”當各位發言人都將產業用紡織品的焦點聚集在中國時,在場聽眾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對此,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的常務副會長、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沈順年回答:“挑戰是必然存在的。首先,我們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空間還很大,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基數較少,但是發展很快,中國產業用紡織品每年增長15%左右。其次,雖然這幾年我們的產能在不斷地增加,但是產品品質跟發達國家相比,特別是跟歐美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再次,世界在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在科技方面,我們在科技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說到產業用紡織品的未來發展,沈順年充滿信心,他說:“當前我們國家實行的3年紡織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包括了對產業用紡織品和其他紡織技術性紡織品的規劃,這在方向上起到了引導作用。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通過這種政策的調整和規劃,對紡織品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家鼓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在創建品牌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資金方面,我們鼓勵自主創新,高薪人才的應用以及設備的引用等,地方政府也十分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中國會為市場的需求、世界的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資訊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