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2-26 10:07
克魯曼評德州大斷電教訓:怎拿電力比酪梨?
自然災害令人猝不及防,颶風、暴雪或海嘯來襲總是暴露出弱點:未能事先投資、防患於未然。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指出,德州大斷電不只暴露出一些缺失,還凸顯出該州能源政策背後的邏輯完全謬誤。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時專欄撰文指出,德州電力市場自由化程度比全美其他州都來得深且遠,躉售電價訂有上限但高聳入雲。而且基本上缺乏謹慎監管,例如未要求電力公司維持備用容量,也未要求業者投資防護隔離設施,以限縮極端氣候可能造成的影響。
按照德州能源政策背後的邏輯,這些監管沒有必要,因為「神奇的市場力量」會擺平所有問題。萬一需求激增或供應中斷(這回在極端寒流侵襲下都發生了),將導致價格高漲,給仍能持續運轉的電力供應商帶來豐厚利潤,因此應可鼓勵業者投資鞏固供電系統。
這種邏輯有什麼毛病?克魯曼比喻說,德州能源政策似乎認為可把電力當作酪梨般看待。2019年酪梨供應短缺造成價格暴漲,反映需求激增以及加州歉收,沒人呼籲特別調查此事並制定新法令規範酪梨生產者。同理,有些人士也認為上周德州大斷電也沒什麼過錯好責怪,例如德州電力市場重要擘劃者哈佛教授霍根(William Hogan)就宣稱,電價飆升儘管「不便民」,但整套系統就是這麼運作的。
但克魯曼強調,電力並非酪梨,若用同樣方式對待,注定會釀成災難,他舉出以下三個理由:
一,電力在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重要性少有別的商品可相提並論。沒有酪梨配吐司吃,不會餓死人;沒電則可能死人,特別是對需用電暖器防寒的家庭而言。
即使缺電期間電價飆高,就能給供電商足夠誘因,把長時間停電導致的人命和經濟損失納入考量嗎?這令人十分懷疑。
二,電力是經由整套系統供應—即使系統中某個成員基於防患未然而投資,但若其他成員並未照辦,也是枉然。如果某座天然氣發電廠老闆為發電機做了隔離、防凍措施,但若輸運商的天然氣管線或天然氣井頭凍結了,也起不了作用。
由此看來,電力市場自由化,就能確保整個系統能在壓力下正常運作嗎?恐怕不是如此。
三,靠緊急期間價格飆高提供業者誘因的電力系統,實際上並不可行,也會遭遇政治阻力。
在極端寒流侵襲下仍有電可用的德州家庭,起初可能暗自慶幸,直到收到電費帳單才發現,短短幾天的電費就高達數千美元!這些用戶有的負擔不起,有的則火冒三丈。
德州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也推文飆罵:「任一家電力公司都不該趁天災揩油圖利。」他並呼籲「州與地方監管官員」採取行動「防止這種不公不義」。
克魯曼說,倘若連克魯茲都相信,監管官員在防止電力公司發災難財方面應有所作為,這將全部抹除給民營企業預防災害的財務誘因,進而瓦解「電力市場徹底解除管制」背後的全套假設基礎。
德州主政的共和黨官員會因而記取教訓、修正能源政策嗎?從官員不思檢討反怪綠能可知,答案是否定的。但對右翼政治和媒體圈外的其他人而言,德州大斷電事件暴露出「自由市場基本教義黑暗、寒冷的一面」,這是世人該銘記在心的教訓。